巢湖泥沙淤积对环境影响的遥感调查与监测
杨则东, 陈有明, 刘同庆, 王白艳, 黄燕, 杨扬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 230001

第一作者简介: 杨则东(1953-),男,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环境地质和遥感地质等工作,曾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

摘要

利用1955~1998年获取的航空照片和1973~2001年获取的MSS、TM、ETM多时相卫星遥感资料,调查分析巢湖泥沙淤积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应用不同时期遥感图像的解译结果,阐述了巢湖淤积现状、泥沙淤积来源及巢湖泥沙淤积厚度分区。利用不同时期成像的遥感资料对比,分析巢湖演变趋势并提出巢湖恢复治理建议。

关键词: 巢湖淤积; 演变趋势; 遥感监测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0X(2010)增刊-0087-04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the Impact of Chaohu Lake Silt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YANG Ze-dong, CHEN You-ming, LIU Tong-qing, WANG Bai-yan, HUANG Yan, YANG Yang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ion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sedimentation in the Chaohu Lake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multi-temporal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data acquired from 1955 to 1998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MSS,TM and ETM) acquired from 1973 to 2001.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dimentation in the Chaohu Lake,the source of the sedimentation and the thickness partitioning of Chaohu sedimentat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cqui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On such a basis,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he Chaohu Lake is analyzed,and 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restoration and harnessing of the Chaohu Lake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a comparis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cqui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Keyword: Chaohu Lake sedimentation; Evolution tren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0 引言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 也是长江沿岸四大湖之一, 面积约800 km2, 在防洪调蓄、航运、农业灌溉、水产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观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巢湖闸的建设获得了取水、航运、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防洪等多种效益, 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产生了破坏巢湖水生植物、引起鱼类资源下降、加速湖盆淤积和湖岸崩塌等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利用1955~1998年获取的航空照片和1973~2001年获取的MSS、TM、ETM卫星遥感资料对巢湖泥沙淤积调查与监测, 旨在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现代巢湖泥沙淤积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研究区概况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 是省内最大的湖泊, 正常蓄水位8.0 m时, 湖泊容积为17.11× 108 m3。安徽省人大常委会1998年通过并公布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将巢湖水体划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同时, 巢湖也被国家列入重要湿地保护名录。经国家批准巢湖为国家重点治理和保护湖泊, 水污染防治“ 九五” 计划、“ 十五” 计划中都明确了巢湖是污染防治和保护的重点湖泊。

巢湖周围主要有南淝河、派河、杭埠河、丰乐河和拓皋河等主要河流汇入巢湖, 经由裕溪河注入长江(图1)。

图1 巢湖水域及入巢湖河流分布

2 巢湖淤积现状遥感分析

2000年10月获取的TM卫星遥感图像(4、5、7波段合成图像)显示, 现代巢湖的泥沙淤积情况已十分严重(图2); 图3显示的1978年4月获取的泥砂混水舌卫星影像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图2 巢湖杭埠河入湖口卫星遥感图像(经计算机增强处理, 反映泥砂淤积情况)

图3 杭埠河入巢湖泄出的泥砂混水舌卫星影像(1978年4月8日)

浅滩面积在不断扩大,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计算, 沿岸浅滩为190.72 km2, 占巢湖面积的25.22%; 湖盆浅滩为119.04 km2 , 占湖面积的15.74%。根据20世纪80~90年代末成像的MSS、TM卫片显示, 当湖面水位在7.5~7.8 m时, 露滩面积为28.56 km2(图4)。

巢湖淤积现象在遥感图像上有明显的反映, 如沿巢湖各条入湖河口部位多数被围垦, 据统计, 解放以来湖区淤积、被围垦面积约12 km2; 又如杭埠河入湖河口部位由于不断淤积围垦, 形成了鸟足状三角洲(图5)。

图4 现代巢湖湖盆水深分布遥感解译图

图5 杭埠河入湖口(鸟足状三角洲)围垦岸线变迁遥感解译图

巢湖淤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各入湖河流携带的泥沙, 其次是岸坡崩塌物沿湖堆积形成淤积。在遥感图像上浅水区域呈现出混浊的水域范围, 并以不同色调显示。现今巢湖西湖岸线与20世纪50年代同期相比, 湖岸线普遍向湖内延伸数米至数十米。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获取的航片中可清楚地看到西湖岸线萎缩现象, 并可分辨出现代、近代和20世纪早期3个时期的湖岸线。航、卫片上显示巢湖东岸及北岸崩塌严重, 岸线多呈锯齿状分布; 由于大量泥沙在河口部位堆积, 形成各种形态的河口三角洲, 如派河口形成扇形三角洲, 杭埠河口形成鸟足状三角洲(图5), 其他各河流河口也有类似情况(图6)。

图6 杨家河入湖口冲积扇航片解译图

由于泥沙淤积严重, 现今巢湖湖盆淤积变浅, 容积相应缩小, 水位抬升明显。据调查, 巢湖丰水期最深处水深仅5 m左右(一般4 m左右), 平水期水深仅2~3 m, 大大减弱了洪水调节能力和湖水本身水质自净能力, 进而影响到内湖航运。据安徽省水利部门1963年资料, 巢湖年入湖泥沙量达81.18× 104 m3, 年出沙量仅29.51× 104 m3, 年淤积量为51.67× 104 m3; 经1986年重测, 24 a来总淤积量达1 240× 104 m3, 年平均淤积高出湖盆约15.4 mm(图7)。

图7 巢湖湖盆地形(1986年实测)

根据卫星遥感资料分析, 现代巢湖泥沙主要来自杭埠河、丰乐河、派河、白石山河及柘皋河等河流。泥沙含量最大的是杭埠河, 从1978年4月8日成像的MSS卫星像片上可看到, 由杭埠河带入巢湖的泥沙形成的混水舌扩散范围达40~50 km2

3 巢湖泥沙淤积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巢湖淤积速度的加快, 现今巢湖正在发生很大变化, 例如, 巢湖西湖今后演变的趋势以岸边淤浅逐步向湖内推进为主。通过航卫片解译可知, 在汛期, 当地群众不得不在入湖部位开挖“ 湖中河” , 以利洪水泄入湖内和保证河道航运。

目前流域内各条入巢湖的河流上游生态环境恶化, 带入湖内的大量泥沙以及湖岸岸坡长期崩塌, 导致巢湖湖盆淤涨和崩退。从航卫片解译的情况分析, 今后湖盆会越来越浅, 尤其是巢湖的西湖区, 河口三角洲和河口冲积扇(锥)不断出露水面, 加上巢湖节制闸控制, 泥沙难以从湖内排出, 湖水也会变得更加混浊, 阳光透射能力将逐渐减弱, 严重影响今后湖内动植物的生长。湖盆淤浅抬高, 也会给航运带来一定困难。

巢湖大闸设立之后, 来自各条河流的泥沙难以排出湖区。现今巢湖汛期普遍水位比20世纪50年代未建闸前水位要高, 这种趋势今后可能还会更加明显; 现今巢湖沿岸经常性的洪涝灾害, 与巢湖水位的抬高不无关系。另外, 建闸后湖水位抬高, 也易造成岸坡崩塌, 加速湖盆淤浅, 形成水患。

结合本次遥感调查, 我们在巢湖西湖岸选择三河镇一带进行了钻探和取样分析, 在巢湖水域利用水上人工浅钻, 了解巢湖湖盆最新沉积物厚度。根据1973~2001年成像的MSS、TM卫星遥感图像对比分析和本次钻探和取样分析结果, 可以将巢湖近代泥沙淤积分为3个区(表1图8)。

表1 巢湖泥沙淤积分区特征

图8 巢湖泥砂淤积厚度分区

淤积厚度大于2.0 m的地区分布于巢湖西南的丰乐镇及白山镇一带(属古巢湖的一部分), 其余淤积厚度多在1~2 m之间。据考证, 古巢湖面积约2 000 km2, 巢湖崩岸的三河镇明嘉庆年间濒临湖岸, 现已离岸12 km (图9)。该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大别山区的水土流失。据本次巢湖西岸戴拐钻孔揭露, 现代泥沙沉积物(粉质粘土夹淤泥质粉砂)厚度为2.75 m, 14C测年为2 850 a。由此可推算出巢湖近代沉积物淤积速率为0.96 mm/a。

图9 古今巢湖变迁

4 巢湖演变趋势

(1)由于入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流携带的大量泥沙汇入巢湖, 正在加速巢湖的泥沙淤积。根据航、卫片解译, 巢湖西区入湖河口已普遍淤高, 造成湖滩变宽并向湖内延伸。据历史记载, 三河镇明末清初是巢湖西区的湖边重镇, 300多年后的今天, 该镇已远离湖边约12 km。这一演化趋势导致巢湖西岸的三角洲还会不断向湖内延伸、推进, 使湖西岸线逐渐东移。

(2)巢湖东区多为陡岸分布, 与水面一般有1~3 m的高差, 并普遍发生崩塌现象。岸线表现为锯齿状凹凸不平, 岸线向东、向北推移。

(3)从不同时相的航片中可以看出巢湖岸线变化的一些迹象。如1979年航片所反映的巢湖西岸从下派河口至马尾河口段与1955年航片所示的同一地区比较, 普遍向湖区延伸3~28 m, 最长可达35 m。夏棠嘴至许桥、大丁村一带的巢湖岸边三角洲, 在1955年航片上尚未完全露出; 而在1979年航片上则已完全露出水面, 淤高约0.15~0.3 m。值得一提的是, 与1979年航片相比较, 1955年航片是在丰水季节获取的, 比1979年10月获取的航片反映出更高的水位, 若考虑到水位变化情况, 则上述数据更大。

5 结论

(1)由于巢湖大闸的建立及湖床泥沙淤积的抬升, 现今巢湖水位在逐年抬高。近年来, 洪水经常泛滥, 巢湖沿岸原有植被常常受洪水长时间浸泡而被淹死。为了尽快恢复巢湖生态环境, 建议科学地控制巢湖水位, 使沿岸植被有充分的露滩机会, 即在保证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的前提下, 适当降低巢湖水位。根据实地调查及遥感图像显示, 巢湖水位在7~7.8 m时, 约有28.56 km2的露滩面积, 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又能防止湖岸崩塌; 同时湖滩可充分吸收阳光促进物质循环, 大大有利于改善湖滩生态系统。

(2)为了延长巢湖寿命, 彻底改变巢湖面貌, 使其长期造福于人民, 必须加快对巢湖采取一系列根治措施。首先应控制泥沙淤积, 大力营造上游入巢湖河流汇水流域的森林覆被, 提高森林覆盖率,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控制水土流失; 对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控制的杭埠河、派河、丰乐河等河流可采取中间拦截的办法, 如在上游修建水库, 一方面堵截泥沙, 一方面可灌溉利用。同时加强巢湖岸线绿化植被带生物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治理。1991年水灾之后, 巢湖市利用水利专项资金, 从忠庙至巢湖市(巢湖北岸线)修建了53 km长的沿湖大道, 有效地控制了崩岸的发生, 此项工程已于2000年全部竣工。根据航片显示, 现今巢湖沿岸露滩的光滩多、岸线长, 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在高水位与低水位的湖滩之间栽植耐水性强、不怕水淹的柳树、芦苇等。合肥市所辖的巢湖大堤及庐江等沿湖地区应加大力度整治大堤, 使防洪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确保巢湖造福于人民。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杨则东, 徐小磊, 谷丰. 巢湖湖岸崩塌及淤积现状遥感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1999 (4): 1-7. [本文引用:1]
[2] 杨则东, 鹿献章. 长江安徽段及巢湖水患区防洪治水的环境地质问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3): 279-283. [本文引用:1]
[3] 杨则东, 徐小磊, 鹿献章. 巢湖水患的环境地质问题[J], 灾害学, 2002, 17(增刊): 64-7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