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TM图像自动提取洪积扇的方法
杨树文1, 李名勇2, 刘涛1, 孙建国1, 段焕娥1
1.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4

第一作者简介: 杨树文(1975-),男,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和遥感信息检测与提取、工程地质遥感解译等方面的研究。

摘要

在分析洪积扇与其他地物光谱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针对TM图像的红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的比值能增大洪积扇与其他地物间光谱差异,以及地形阴影在蓝、绿光波段亮度值降低速率差异较大的特征,基于比值运算和差值运算,构建了洪积扇自动提取模型。利用该模型,首先结合阈值算法将洪积扇从其他地物中提取出来,然后采用数学形态学膨胀和腐蚀算法进行空洞填充。在华南丘陵地区的实验表明,该方法除能以较高精度自动提取洪积扇外,还能比较有效地去除植被和阴影等干扰信息。

关键词: 比值运算; 洪积扇; 自动提取; 阈值; 滤波
中图分类号:TP7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0X(2011)02-0065-05
A Method of Alluvial Fan Automatic Extraction from TM Image
YANG Shu-wen1, LI Ming-yong2, LIU Tao1, SUN Jian-guo1, DUAN Huan-e1
1.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 Software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2.Faculty of Earth Science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a,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an automatic approach for alluvial fan extraction based on TM image is put forward. Firstly,the spectral fe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alluvial fan and other surface features were analyzed;then,in view of the facts that the band ratio between red band and near-infrared band can increa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lluvial fan and other surface features and the decreasing rates of bright values of shadow in blue and green band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authors built the model of alluvial fan extraction based on ratio and difference operations. Using this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lgorithm of automatic threshold extraction,the authors separated the alluvial fan from other surface features,and then applied the dilation and erosion filtering algorithm of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extract the alluvial fan from hilly areas in South China with high precision. Moreover,the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interferential information such as shadow and vegetation.

Keyword: Ratio operation; Alluvial fan; Automatic extraction; Threshold; Filtering
0 引言

洪积扇是暂时性山地水流携带的泥沙在流出山口后因地势变缓、河道变宽及地物阻挡等原因形成的沉积扇体。洪积扇在水资源调查、油气资源勘查、生态环境评价及工程地质选线、选址等勘查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洪积扇分布面积小则数平方米, 大则几十至上百平方公里; 分布厚度由几米到几十米, 甚至几百米[1]。传统的洪积扇调查方法主要为实地区域地质调查, 由于洪积扇分布范围大, 且往往受扇体上植被及地物的影响, 造成调查费时、费力, 精度低。近年来, 采用遥感技术进行洪积扇调查已得到很大推广, 例如: 崔卫国等[2]解译并分析了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情况; 乔彦肖等[3]对冲洪积扇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李鸣骥等[4]利用TM影像研究了山前洪积扇面小城镇的城镇化过程与区域环境变化的关系; 危辉等[5]提出了一种根据局部特征进行图像描述和自动学习的识别算法提取冲积扇、丘陵等地形信息的方法; Craig等[6]提出了一种基于冲积扇热成像的沉积特征进行遥感分类的方法; 廖静娟等[7]则利用多极化SAR数据对额济纳冲积扇进行了反演研究。

然而, 目前洪积扇的遥感提取方法以图像增强和目视解译为主, 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而针对华南丘陵地区现代洪积扇的调查研究极少; 另一方面, 尽管洪积扇在TM图像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解译标志(如纹理、水系、空间分布特征等), 但是利用计算机算法自动从图像数据中快速提取洪积扇的方法鲜有报道, 尤其是可用于批量处理图像数据进行洪积扇信息自动提取的方法还没有过报道。本文在对华南丘陵地区洪积扇的遥感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TM图像, 基于比值运算、差值运算、阈值自动提取算法及数学形态学膨胀、腐蚀滤波等算法, 实现了冲洪积扇的准确、自动、快速提取, 并有效地消除了植被和地形阴影的影响。

1 自动提取模型的建立
1.1 洪积扇光谱特性分析

洪积扇的组成成分复杂, 以沙砾石和粘土为主, 扇体上植被稀少, 且富含水分。通过对研究区TM图像中典型地物反射光谱值的统计分析(表1), 洪积扇的光谱特征(图1)为: ①洪积扇的光谱值明显高于水体、居民地、阴影等地物, 但在TM4波段低于植被; ②洪积扇在红光波段(TM3)的亮度值高于近红外波段(TM4)。

表1 洪积扇及相关地物典型光谱值(均值) Tab.1 Typical spectrum value (mean) of the alluvial fan and related land type

图1 洪积扇及相关地物典型光谱曲线Fig.1 Typical spectral curve of the alluvial fan and related land types

分析上述特征, 造成TM图像中洪积扇在TM3和TM4的光谱值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 ①TM3波段位于叶绿素的主要吸收带, 植被信息不丰富, 但可提供丰富的地质、地貌等信息; ②TM4波段位于植被的高反射区和水体的强吸收区, 植被信息丰富, 可提供丰富的与水有关的地质、地貌等信息; ③对于地表土壤和岩石, 由于Fe3+氧化物含量的增加, 几乎所有的TM波段的地物反射率均有所降低[8], 其中TM3反射率降低得相对较少[9]; TM4受Fe3+的0.5 μ m和0.9 μ m吸收谱带及粘土类矿物的影响其波谱值明显下降, 并有一定的吸收深度, 反映第四系沉积物中Fe3+含量明显比基岩的高[10], 其原因主要是水流将上游含Fe3+氧化物搬运到下游沉积造成的。

综上所述, 基于洪积扇、尤其是现代洪积扇体上植被不发育、沉积物中含Fe3+氧化物较多等特征, 通过实验比较发现, TM3/TM4的比值图像可增大洪积扇与水体、阴影、植被等地物的波谱差异, 有利于采用阈值法进行洪积扇提取。

1.2 洪积扇自动提取模型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 TM3和TM4波段的比值能够增大洪积扇与水体、阴影、植被及其他地物光谱值的差异, 在TM3/TM4比值图像中, 洪击扇的阈值具有明显低于水体而高于阴影、植被等地物的特征, 通过一定算法自动获取分割阈值, 可将洪积扇信息提取出来。但是在提取洪积扇的结果中存在部分地形阴影的误提信息, 因此利用阴影在蓝、绿光波段亮度值降低较快的特点[11], 基于比值运算和差值运算, 可较为有效地消除阴影和植被的影响。通过实验总结, 构建洪积扇提取模型为

N=RNIR-BG(1)

式中, N为根据图像光谱值、利用阈值自动获取算法提取的分割阈值; RNIRBG分别为TM的红光波段(B3)、近红外波段(B4)、蓝光波段(B1)和绿光波段(B2)的亮度值。

该模型是在对洪积扇的光谱特性、比值运算与差值运算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比值运算增强了地物的波谱差异, 有利于地物的识别和区分, 尤其是对地质类信息比较敏感; 差值运算的结果则反映了同一地物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差[12], 并将差值大的地物突出[13]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 TM3/TM4可增大洪积扇与水体、阴影、植被及其他地物间的光谱差异, 计算的结果是洪积扇的阈值明显低于水体, 而高于阴影、植被及其他地物, 从而可通过合适的阈值将冲洪积扇分割出来; TM1/TM2则可将阴影增强出来; 而通过差值运算可有效地消减提取结果中误判的阴影信息。通过上述方法, 可有效、准确和快速地自动提取洪积扇信息。

2 关键处理算法
2.1 阈值的自动选取

经本文提出的模型处理后的灰度图像, 地物间存在较大的灰度值差异, 只要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相比的差异足够大, 就可以在其灰度直方图上确定目标和背景灰度的突变位置。因此, 可选用合适的基于灰度直方图的阈值自动获取算法来进一步将洪积扇信息单独提取出来。

目前, 基于灰度直方图的自动阈值选取典型算法有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双峰法、P-title法和最小误差法等。其中, OTSU是二值化全局算法的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14], 作为一种无参数无监督的分类方法, 因计算方法简单、自适应强而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图像阈值自动选取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以最佳阈值将图像直方图分割成两部分, 使两部分类间方差取最大值, 即分离性最大[15]。尽管在很多情况下, 要保持图像直方图的双峰特性比较难, 但是OTSU法对各种情况下的分割质量都有一定的保障, 因此适合于进行图像全局处理。

在本文的算法设计中, 对OTSU算法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迭代方法, 首先运用OTSU算法获取阈值, 将洪积扇、水体与植被及其他地物分离; 然后再次运用改进的OTSU算法将洪积扇与水体分离。

2.2 数学形态学滤波

利用新建模型可快速、准确地提取洪积扇信息, 但是由于洪积扇体上的植被和小块面状水体等的影响, 在提取的洪积扇面上存在许多小的空洞和不连续情况, 因此需做进一步处理。本文对比研究了种子点扩散算法[16]、基于形态学的膨胀滤波[17, 18]等算法, 发现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膨胀滤波算法可较为有效地解决空洞及不连续问题。

数学形态学是由Maragos等[19]提出的一种以形态为基础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数学模型。基于形态学的滤波算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 其中形态学膨胀滤波算法可填充图像中的小孔和弥合小裂缝[20], 而形态学腐蚀滤波算法则可将膨胀扩张产生的错误信息再剥蚀掉, 从而有效地使目标大小的变化保持最小。本文采用了典型的数学形态学膨胀和腐蚀算法。

f(s, t)是输入图像, b(x, y)为结构元素, 用结构元素b对输入图像f进行灰度膨胀和腐蚀的定义分别为

(f􀱇b)(s, t)=max{f(s-x, t-y)+b(x, y)|(s-x), (t-y)∈ Df; (x, y)∈ Db}(2)

(fΘ b)(s, t)=min{f(s+x, t+y)+b(x, y)|(s+x), (t+y)∈ Df; (x, y)∈ Db}(3)

式中, DfDb分别为fb的定义域。

利用数学形态学膨胀(式(2))和腐蚀(式(3))滤波算法可有效地填充空洞, 使提取后的洪积扇信息更接近洪积扇的地理特征。但是根据目标信息自动确定滤波算子的大小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只是根据经验确定了固定的结构元素, 并通过迭代的方法来弥补算子大小固定的缺陷。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区位于广东省东源县双江镇地区。采用1999年12月26日获取的Landsat ETM+1~7波段(分辨率为30 m)图像数据。洪积扇的组成物分选差, 层理不明显, 扇面上水体分流和网流发育, 因此在图像上色调有差异、亮度值变化幅度较大。

实验数据处理及洪积扇自动提取处理都是在基于ENVI+IDL自主研发的遥感解译信息系统下进行的。图像预处理为常规的大气校正和假彩色合成处理, 在此不再细述。

3.1 洪积扇提取及后处理

首先进行洪积扇自动提取实验。图2~4是进行洪积扇自动提取实验结果截图(300像元× 300像元)。

图2 ETM5 4 3合成图像Fig.2 Composite imageof ETM5 4 3

图3 本文方法计算结果图像Fig.3 Image processed by thealgorithm in this paper

图4 改进的OTSU算法提取结果Fig.4 Extraction result byusing advanced OTSU

其中, 图2是为了对比、验证提取结果而合成的目标区域的ETM+5(R)、4(G)、3(B)假彩色合成图像, 该图像中水体为蓝色, 植被为绿色, 洪积扇呈浅粉色, 且扇面上分流和网流发育; 图3是基于本文提出的洪积扇提取模型处理后的图像, 该图像中洪积扇体为较亮的白色, 其阈值明显高于水体、阴影、植被及其他地类; 图4是运用改进的OTSU算法获取阈值并提取的洪积扇图像。

然后对洪积扇自动提取结果进行后处理。图5图6分别是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运算对洪积扇自动提取结果进行膨胀和腐蚀处理的结果。

图5 膨胀滤波处理结果Fig.5 Result by delation algorithm

图6 腐蚀滤波处理结果Fig.6 Result by erosion algorithm

3.2 提取结果验证

为了检验提取算法的效果, 将不同的提取结果转为矢量数据(红色)后叠加在假彩色合成图像(图2)上进行效果对比。图7、8和9是分别将图4、5和6叠加在图2上的结果, 可以看出, 提取结果总体上与假彩色合成图像中的冲积扇地形比较吻合。

图7 图4图2叠加显示Fig.7 Overlap of Fig.4 and Fig.2

图8 图5图2叠加显示Fig.8 Overlap of Fig.5 and Fig.2

图9 图6图2叠加显示Fig.9 Overlap of Fig.6 and Fig.2

由于在洪积扇面上实际存在着较多的分流和网流, 因此未经膨胀处理的提取结果与发育中的洪积扇更为吻合, 但是扇面上存在空洞和不连续问题(图4、7)。膨胀处理较好地解决了扇面上存在空洞和不连续问题, 但掩盖了洪积扇面上的分流和网流等细节(图5、8); 对膨胀结果进行腐蚀运算可有效地恢复洪积扇面上的分流和网流等细节, 使处理后扇面更接近实际(图6、9)。

通过对研究区洪积扇遥感自动提取结果的实地调查证实, 该区的洪积扇冲沟发育、植被稀少, 冲沟的活跃性及其发育程度表明其具有现代洪积扇与多期洪积扇交互的特征。

4 结论

(1)针对目前洪积扇的图像解译以目视为主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比值运算、差值运算、OTSU算法阈值选取及数学形态学膨胀和腐蚀运算的全自动、快速、准确提取洪积扇的算法模型, 并以华南丘陵地区的TM图像为数据源, 成功地提取了洪积扇信息。

(2)在洪积扇自动提取方面, 仍有部分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①在提取的结果中仍存在少量地形阴影等误提信息, 因此该算法模型还有待改进; ②用于洪积扇提取后处理的数学形态学滤波因子大小的自动确定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③该算法模型目前主要用于华南丘陵地区的洪积扇信息自动提取, 而在提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洪积扇时误提信息较多, 还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何果佑, 陈春, 刘亚东. 论洪积扇的地质特征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 23(5): 628-632. [本文引用:1]
[2] 崔卫国, 穆桂金, 夏斌, .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遥感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22(3): 39-42. [本文引用:1]
[3] 乔彦肖, 赵志忠. 冲洪积扇与泥石流扇的遥感影像特征辨析[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 17(3): 35-38. [本文引用:1]
[4] 李鸣骥, 何彤慧, 璩向宁. 山前洪积扇面小城镇城镇化过程与区域环境变化关系初探[J]. 山地学报, 2003, 21(2): 173-179. [本文引用:1]
[5] 危辉, 王增进. 基于局部相似自组织的遥感图像自动识别算法[J]. 电波科学学报, 2004, 19(4): 458-463. [本文引用:1]
[6] Craig H, Jeffrey M, Stephen W. Thermal Imaging of Alluvial Fans: A New Technique for Remote Sensing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tary Features[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85, 2009: 124-130. [本文引用:1]
[7] 廖静娟, 庞自振. 多极化SAR数据反演额济纳冲积扇地表参数[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1): 77-83. [本文引用:1]
[8] 祝民强, 刘德长, 赵英俊.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区东部微烃渗漏区的遥感识别及其意义[J]. 遥感学报, 2007, 11(6): 882-890. [本文引用:1]
[9] 刘燕君, 金丽芳. 矿产信息的遥感地面模式[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 [本文引用:1]
[10] 张明华. 基于RS、GIS的线路工程地质信息的定量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7: 50-53. [本文引用:1]
[11] 张明华. 用改进的谱间关系模型提取极高山地区水体信息[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24(2): 14-16. [本文引用:1]
[12] 陈华芳, 王金亮, 陈忠, . 山地高原地区TM影像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比较——以香格里拉县部分地区为例[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4, 19(6): 479-484. [本文引用:1]
[13] 查勇, 倪绍祥, 杨山. 一种利用TM图像自动提取城镇用地信息的有效方法[J]. 遥感学报, 2003, 7(1): 37-40. [本文引用:1]
[14] Martin N, Leblon V, Gullotel G, et al. BOC(x, y)Signal Acquisition Techniques and Performances[C]//Proc of ION-GPS 2003, 2003: 188-198. [本文引用:1]
[15] 赵于前, 李慧芬, 王小芳.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多阈值图像分割[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27(1): 380-382. [本文引用:1]
[16] 雷小奇, 王卫星, 赖均. 一种基于形状特征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J]. 测绘学报, 2009, 38(5): 457-465. [本文引用:1]
[17] Gupta A, Khand elwal V, Gupta A, et 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Digitized Paintings[J]. ThammasatI nt J Sc Tech, 2008, 13(3): 66-72. [本文引用:1]
[18] Zhang Da-kun. Extended Closing Operation in Morph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age Processing[C]∥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2009: 83-87. [本文引用:1]
[19] Maragos P, Schafer R W. Morphological Filter Part Ⅰ: Their Set-Theoretic Analysis and Relation to Liner Shift Invariant Filter[J]. IEEE Trans, ASSP, 1987, 35(8): 1153-1169. [本文引用:1]
[20] 崔屹. 图像处理与分析——数学形态学方法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