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沙脊群地貌遥感制图
夏娟1, 丁贤荣2, 康彦彦3, 葛小平2, 潘进1, 李森1
1.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学院,南京 210098
3.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
丁贤荣(1955-),男,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与水利、海洋地理信息方面的研究。Email:dingxr@126.com

第一作者简介: 夏 娟(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Email:xiajuan_1990@yeah.net

摘要

江苏省苏北岸外辐射沙脊群是由潮流沙脊组成的大型砂质堆积体,其海区水动力环境及地质地貌复杂多变,难以开展实地调查。根据遥感图像反映的色调、纹理信息,结合实测地形数据以及历史海图、历史地貌图等,进行了辐射沙脊群地貌遥感制图,并对辐射沙脊群地貌进行了空间特征分析。利用遥感图像绘制辐射沙脊群地貌图,对研究辐射沙脊群的地貌结构及辐射沙脊群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都能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地貌; 遥感制图; 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0X(2014)01-0122-05 doi: 10.6046/gtzyyg.2014.01.21
Geomorphologic mapping by remote sensing in radial submarine sand ridges
XIA Juan1, DING Xianrong2, KANG Yanyan3, GE Xiaoping2, PAN Jin1, LI Sen1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2. Colleg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3. College of Harbor,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

Radial submarine sand ridges are large-sized sandy accumulation bodies in offshore area of northern Jiangsu. Because of their complicated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and geomorpholog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lor and texture reflect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Geomorphologic mapping was conduc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easured terrain data and historical charts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geomorphological map. In additi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draw the geomorphologic map of radial submarine sand ridges can provide practical and reliable scientific basis not only for the study of the geomorphologic structure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patial resources.

Keyword: radial submarine sand ridges; geomorphology; remote sensing mapp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0 引言

辐射沙脊群地貌研究基础薄弱, 20世纪80年代初, 主要借助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来判断沙脊体的位置及其长、宽、高等形态特征[1]。限于当时的研究条件和认识水平, 1988年《江苏省海岸带自然资源图集》中的地貌图描述的是江苏海岸带的地貌, 辐射沙脊群海域的地貌也只是按照海水的深度来绘制的。近40 a来, 尚未梳理出江苏省苏北岸外辐射沙背群的地貌类型数量、分布及其时空关系, 未形成一幅完整的地貌图。

本文基于辐射沙脊群海域的遥感图像, 结合专家经验知识进行地貌类型宏观的解译, 获取遥感地貌解译图, 进而利用实测地形资料以及历史海图、地貌图及沉积图等辅助数据, 采用GIS空间分析, 在细节上准确定位地貌类型。此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貌制图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合解译出地貌类型界线, 不但继承了传统的地貌制图研究成果, 也充分发挥了遥感数据的作用。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1.1 研究区概况

辐射沙脊群分布于江苏苏北海岸外黄海南陆架海域, 自射阳河口向南至长江口北部的嵩枝港[2]。沙脊群区南北长约200 km, 东西宽约90 km。海区水深0~25 m(理论深度基准面)[3]。东海前进波与南黄海旋转波在此相汇[4], 沙脊群以弶港为顶点呈褶扇状向海辐射, 主体由辐射状的沙脊以及深大潮流通道组成(图1)。辐射沙脊群土地资源潜力大, 复杂的动力条件及特殊的泥沙补给来源使辐射沙脊群出露沙脊冲淤极其多变, 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地貌体。

图1 研究区示意图Fig.1 Sketch map of study area

1.2 数据源

采用多光谱遥感图像, 进行光学图像增强处理与地貌遥感解译。选取的图像幅面要能够覆盖整个辐射沙脊群海域, 且图像清晰, 层次丰富, 反差适中, 云量少, 一般不超过5%, 图像色调协调一致。优选低潮时、清晰且能够全面覆盖整个辐射沙脊群海域的遥感图像。

基于上述标准, 选定了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图像获取时间为2012年4月26日, 此时辐射沙脊群低潮出露。另外, 广泛搜集了辐射沙脊群海域的实测地形资料、历史海图、历史地貌图、沉积图以及领海基点等数据, 作为地貌制图的辅助数据。

2 研究方法

采用信息复合法, 以整合多源数据为基础, 借助于专家知识, 对辐射沙脊群海域进行地貌类型分类解译与制图,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貌空间特征的定位、定性分析和形态特征的定量分析。

首先, 研究潮成地貌理论体系, 正确划分出辐射沙脊群的地貌类型; 然后, 选取优质的遥感图像对其进行辐射校正、几何纠正等预处理, 基于遥感图像所反映的色调、纹理信息, 对图像进行线性拉伸, 滤波等增强处理, 提取辐射等值线, 并且结合实测地形数据、历史海图、地貌图等, 综合考虑勾勒地貌界线, 绘制地貌图; 最后, 基于地貌解译图提取辐射沙脊群的正地形以及地貌特征线(潮汐水道主轴线, 沙脊主轴线)等多种地貌类型。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图2 技术路线Fig.2 Technology roadmap

3 辐射沙脊群地貌遥感制图流程
3.1 遥感数据预处理

遥感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波段选择、几何纠正、图像增强等前期的图像处理工作[5]。不同于陆地, 海上遥感图像的空间配准是长期困扰海洋遥感的难题[6]。辐射沙脊群海面广阔, 缺少系列稳定且可视化的地面参照物。本文在沿岸陆地采集标志性控制点进行配准, 以保证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 同时参考实测地形数据, 配准精度达到地貌制图的要求。

本文主要采用辐射增强处理中的交互式直方图拉伸法对辐射沙脊群遥感图像进行增强处理[7]。其主要目的是增强辐射沙脊群区水下部分信息, 尤其要突出体现沙脊和水道的平面形态, 包括走向、边界、不同水深的遥感反映, 以便目视解译。

3.2 辐射等值线的提取

DEM数据是研究地貌很重要的参考, 而辐射沙脊群这一大片海域想要获得其完整的DEM数据是不现实的。辐射等值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DEM数据的作用, 成为地貌界线确定的参考依据。不同遥感数据的不同波段及波段组合反映的水下地貌信息是不一样的, 因此要选取出合适的波段进行等值线的提取。通过对HJ-1A图像各个波段与实测地形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知, CCD4波段(近红外波段)与此海域地形信息的相关性最高, 因此对该波段进行断点拉伸, 增大水深不同引起的辐射值变化的差异; 然后, 对图像进行卷积运算, 消除噪声影响, 改善水体的等值辐射分布, 使遥感图像直观上具有等深线分布的效果。卷积运算模板大小的选择取决于水体辐射表现的精细程度。模板小, 水体辐射的细节表现得较丰富, 但等值分布不够平滑; 模板大, 会掩盖水体辐射的部分细节特征, 但能使图像更具有等深分布的效果。最后对遥感图像进行栅格/矢量转换, 生成辐射等值线图(图3)。辐射等值线可显现出水下沙洲、沙脊、深槽的平面形态和相对水深差异, 在此基础上, 可参照地形等高线确定脊线槽线的方法来确定水下沙脊线和深槽。

图3 辐射等值线Fig.3 Radiation contour line

3.3 辐射沙脊群地貌类型划分

地貌的遥感分类主要是通过图像纹理、色调的差异性分析等来完成[8]。按照地形特征, 辐射沙脊群地貌体系主要分为: 以潮汐水道为标志的负地形纳潮盆地地貌体系、以潮流沙脊为标志的正地形沙脊地貌体系和以潮汐汊道为标志的相邻纳潮盆地之间的横向地貌体系。 主要地貌类型有: 正地形的沙洲、沙脊、水下沙脊及近岸边滩; 负地形的潮汐水道主要类型可分为洋、槽、港、沟等4类。其中潮汐水道是辐射沙脊群主动型地貌类型, 潮流沙脊属被动型地貌单元。辐射沙脊群的地貌特征线主要包括潮汐水道深槽线、沙脊二分水线、纳潮盆地边界线、低潮水边线等, 地貌特征线与其对应的地貌单元之间一一对应。

3.4 辐射沙脊群地貌类型界线确定

作为地理空间实体, 各地貌类型间具有较明显的边界界线, 其中有些界线是精确的, 有些则是过渡和模糊的。本文采用信息复合法来综合确定地貌类型的界线, 信息复合指的是同一区域内遥感信息之间或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匹配复合[9]。多源信息的复合要求所有的信息都在同一投影和坐标系下,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辅助信息的作用, 并且保证遥感解译的精度。本文地貌类型界线的确定复合的主要信息有: HJ-1A图像数据、辐射等值线、历史海图、地貌图及实测地形数据。

首先, 以1幅图像为主, 参照多幅图像, 将多幅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相互参考, 勾画地貌界线; 其次, 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辐射等值线, 辐射沙脊群正地形与负地形之间存在陡坡, 通过陡坡可以明显看到地貌特征的转变, 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正、负地形的相对位置, 通过选取合适的等值线来确定地貌的界线; 最后, 在遥感图像上叠加实测地形数据、历史海图和地貌图, 对已经划分好的地貌界线进行细节修正。

3.5 辐射沙脊群地貌遥感解译

3.5.1 正地形地貌遥感提取

辐射沙脊群正地形的类型可分为露滩沙洲、浅水沙洲、中水沙洲和深水沙洲。综合遥感图像的几何信息、结构信息以及光谱信息, 采用面向对象特征提取的ENVI FX功能, 直接提取露滩沙洲。根据图像的颜色色调, 可以直接看出浅水沙洲的边界, 并直接确定浅水沙洲的分布范围。中水沙洲和深水沙洲则是结合实测地形数据以及从影像中提取出的辐射等值线。综合历史海图与历史地貌图, 中水沙洲一般是10 m水深范围内, 深水沙洲则是在10 m以下范围, 从岸边有实测数据地方挑选出最合适的辐射等值线来勾画中水沙洲以及深水沙洲的地貌界线。

3.5.2 地貌特征线遥感提取

地貌特征线是地貌单元的骨架线, 它反映基本地貌单元结构及组合的规律, 如形状、大小、范围、走势、组成单元等, 在研究地貌单元结构及动态变化时能代替地貌单元全貌进行分析。辐射沙脊群的地貌特征线有很多类型, 本文主要研究辐射沙脊群的沙脊二分水线以及潮汐水道深槽线。沙脊二分水线是认识辐射沙脊群沙脊的位置、走向及动态变化的核心特征线, 它是沙脊两侧的潮汐水道在沙脊上相汇处的连线; 潮汐水道深槽线是辐射沙脊群区深槽内相对较深或最深点的连线。在参考辐射沙脊群的历史海图以及实测地形数据的基础上, 对遥感图像进行最佳波段组合及增强处理, 使得图像中沙脊和深槽有明显的特征标志, 在遵循地理规律的基础上, 解译出沙脊二分水线以及潮汐水道深槽线(图4)。

图4 沙脊二分水线(左)及潮汐水道深槽线(右)Fig.4 Erfenshui of sand ridge(left) and deep slot line of tidal channel(right)

4 地貌成果分析

辐射沙脊群总体由辐射顶点向北、东和东南方向, 共计分布有10余条形态完整的大型海底沙脊以及8条大型的潮汐水道。10余条大型沙脊由70多个小沙洲组合而成, 由北向南的沙脊分别是东沙、麻菜垳、毛竹沙、外毛竹沙、蒋家沙、太阳沙、冷家沙、腰沙— 乌龙沙以及沿岸的条子泥(图5)。

图5 辐射沙脊群地貌图Fig.5 Radial sandy ridge geomorphologic Map

图5可知, 这些沙脊长达百余公里, 宽近10 km。沙脊之间是潮汐水道。经统计, 辐射沙脊群海域沙脊的总面积为14 985.71 km2, 其中低潮时出露面积是3 247.97 km2, 占整个正地形的21.67%。潜在的水下沙脊面积为11 737.74 km2, 其中沿岸边坡的面积为837.13 km2, 占正地形面积的5.59%; 浅水沙洲3 026.62 km2, 占正地形面积的20.20%; 中水沙洲4 134.95 km2, 占正地形面积的27.59%; 深水沙洲3 739.04 km2, 占正地形面积的24.95%。

东沙沙脊位于西洋和平涂洋之间, 低潮出露面积529.32 km2, 走向是北偏西, 包括东沙、三丫子、泥螺垳、亮月沙及顺水尖等小沙洲。东沙沙洲是岸外沙洲中最高部位。麻菜垳沙脊位于小北槽和平涂洋、陈家坞槽之间, 走向是北偏东, 右半部微微向北弯曲, 在团子沙附近和东沙沙脊相汇, 低潮出露面积5.31 km2。毛竹沙沙脊位于陈家坞槽与草米树洋之间, 走向北偏东, 低潮出露面积113.16 km2, 其中竹根沙小沙洲面积最大, 为103.13 km2, 另外还有北条子泥、三角沙等小沙洲。外毛竹沙沙脊位于草米树洋和苦水洋之间, 是辐射沙脊群中最长的一条沙脊, 走向是有内部的北偏东逐渐北偏西, 在其尾端还如树枝一样分叉, 分出一个小沙洲。蒋家沙沙脊位于苦水洋和黄沙洋之间, 走向是东偏北, 低潮出露面积45.79 km2。此次地貌制图的过程中还发现蒋家沙北支在20世纪70年代遥感图像上还是一条狭长而细小的小沙脊, 且其与铁板沙之间是存在过水通道, 进行泥沙和潮流交换, 而在当前遥感图像中看到沙脊已由小变大, 与铁板沙之间也已经相连, 过水通道也已经淤积, 推测可能受近几年来移动助潮波变动的影响。太阳沙沙脊位于黄沙洋和烂沙洋之间, 走向东偏南, 其南部是火星沙小沙洲, 向西至西太阳沙小沙洲与岸滩相连, 南北小沙洲之间隔着大洪和小洪。冷家沙沙脊位于烂沙洋与网仓洪之间, 走向是南偏东, 沙脊的主要部分位于如东县东部岸滩中。腰沙-乌龙沙沙脊位于网仓洪与大弯洪之间, 走向也是南偏东, 低潮出露面积236.61 km2, 除腰沙小沙洲外, 其余沙洲面积均很小。除了以上8条主要沙脊外, 还有几条小沙脊, 例如北侧西洋中的小阴沙, 南侧启东县的启兴沙。在苦水洋还有1条大型的水下沙脊, 高程很低。

5 结论

本文综合利用图像光谱信息、空间特征、色调差异、实际调查资料和相应地学背景知识, 进行了江苏省苏北辐射沙脊群地貌遥感制图研究, 得出了以下4点结论:

1)遥感图像在地貌制图研究中可以提供直观的实时信息, 在制图中发挥重要作用。

2)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的辐射等值线, 对于资料匮乏的辐射沙脊群区研究整体地貌形态, 进行地貌分类和界线确定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3)通过计算得到的量化专题地貌图可以量化表达地貌特征, 可为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地貌的科学依据。

4)本文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制图过程中综合多种信息时没有给出统一标准, 掺杂了一定的人为因素, 如对于模糊的地貌类型划分与界线确定, 出现因人而异的情况, 可靠的划分依据显得不足。因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出统一的分类原则以及分类方法,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朱永其, 曾成开, 冯韵. 东海陆架地貌特征[J]. 东海海洋, 1984, 2(2): 1-13.
Zhu Y Q, Zheng C K, Feng Y. The shelf geomorphic features of the East China Sea[J]. Dong Hai Marine Science, 1984, 2(2): 1-13. [本文引用:1]
[2] 王颖. 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8-10.
Wang Y. Yellow Sea shelf radial sand ridges[M].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2: 8-10. [本文引用:1]
[3] 任美锷. 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R].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6: 122.
Ren M 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coastal zones and shoals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R]. Beijing: Maritime Press, 1986: 122. [本文引用:1]
[4] 宋召军, 黄海军, 王珍岩, .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J]. 海洋科学, 2008, 32(6): 25-29.
Song Z J, Huang H J, Wang Z Y, et al.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tidal flats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J]. Marine Science, 2008, 32(6): 25-29. [本文引用:1]
[5] 郭伟, 李书恒, 朱大奎.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J]. 海洋学报, 2008, 30(4): 63-70.
Guo W, Li S H, Zhu D K. The application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to coastal geomorphology[J]. Acta Oceaniologica Sinica, 2008, 30(4): 63-70. [本文引用:1]
[6] 张鹰, 张东, 顾燕, . GCP分布对海岸带TM影像几何校正精度的影响研究[J]. 海洋学报, 2007, 29(1): 31-37.
Zhang Y, Zhang D, Gu Y, et al. Impact of GCP distribution on the rectification accuracy of Land sat TM imagery in a coastal zone[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7, 29(1): 31-37. [本文引用:1] [CJCR: 0.915]
[7] 邓书斌. 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06-109.
Deng S B. ENVI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0: 106-109. [本文引用:1]
[8] 陈有明, 杨则东, 黄洁, . 长江流域地貌类型与地貌过程遥感诠释[J]. 国土资源遥感, 2010, 22(s1): 98-107.
Chen Y M, Yang Z D, Huang J, et al.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geomorphic types and geomorphic processes in Yangtze River basin[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0, 22(s1): 98-107. [本文引用:1]
[9] 赵尚民, 乔玉良. 地貌类型图的遥感数字解译方法研究[C]//庄逢甘, 陈述彭. 遥感科技论坛: 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6: 599.
Zhao S M, Qiao Y L. Interpretation methods of remote sensing digital about land form types figure[C]//Zhuang F G, Chen S P. Anthology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um and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Beijing: China Astronautic Publishing House, 2006: 59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