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香港回归及京九线开通后,给京九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论述了开展京九沿线地区国土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调查、评价的必要性和利用遥感进行调查的可能性,以及主要的调查任务
本文叙述了遥感技术在京九铁路选线勘测前期及施工阶段在地质解译、水文判释及航测测图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京九铁路运营期间进一步开展遥感工作的建议
据遥感影像揭示,除气象因素外,黄河与淮河洪泛形成主要受近代和现代活动构造控制。据分析,黄河下游现行河道存在一定程度隐患,部分河道稳定性较差,淮河中上游地区是现代沉降区,洪水壅滞难泻,对京九铁路及黄淮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京九铁路赣南段沿线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南方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本文根据遥感调查结果,较详细地论述了该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并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以便为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开发、国土整治和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黄河下游黄泛平原是我国东部地震高发区之一,涉及地震Ⅶ级烈度区带48万km2,Ⅷ级烈度区带4.5万km2,历史地震统计资料表明,华北地区自1812年以来即进入地震活跃期,地震活动呈现出向华北南部黄泛区集中的趋势。京九铁路进入黄泛区以后,在山东聊城斜穿聊兰发震断裂带达200余km,在河南台前,横跨地上悬河——黄河现代河道,历史上该地曾有地震引发黄河决溢泛滥的记录,因此,地震活动及其诱发的黄河水患,是京九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所以该地应以防御震害及水患为目的,加强防御体系的建设,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京九铁路河北段地处冀中平原,沿线地区是新生代强烈拗陷区,活动构造发育,本文应用TM图像对全区的活动构造进行了系统解译,文中重点研究了活动构造的区域分布特征。探讨了区内活动断裂对水系地貌及地震震源深度的控制。对活动断裂的深部变化,运用地震层析(CT)资料加以推断和论证。指出了河北平原是重要的活动构造单元,该构造单元内地壳厚度薄,大地热流值高,今后工业布局必须考虑活动构造对地壳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址区地震地质环境评价中遥感应用方法,并介绍了遥感在珠海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场址地震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通过对北京顺义实验区农作物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遥感综合时空信息的应用研究和对TM、SPOT等遥感数据的精度分析,提出了应用多种遥感综合时空信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案,并在试验研究中取得较好的成果。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京九铁路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论述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京九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展望了遥感技术在京九铁路沿线旅游资源调查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利用陆地卫星TM及JERS-1卫星SAR数据在西藏东部地区进行斑岩铜矿勘查项目的早期研究成果。文中通过对现有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内的矿化作用除受三叠系火山岩建造控制外,还与喜山期的中酸性侵入体有关。而陆地卫星TM图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区内的主要矿床几乎都分布在与三叠纪古火山机构相关的环形构造内。为了增强和提取出与斑岩铜矿化有关的蚀变岩信息,研究中采用了对数残差、矿物指数和HSI变换等方法对陆地卫星TM及JERS-1卫星SAR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所提取出的蚀变信息与目视解译所发现的环形构造位置极为吻合。实践证明,遥感图像上的环形影像及蚀变岩石信息对矿产勘查有指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