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客观现实,探讨遥感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分析遥感技术在农区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时空动态监测、农作物污染变异监测和农业气体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提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建立综合农业立体污染空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立体污染的时空动态模拟分析,为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了地表绝对发射率信息的提取方法; 综述了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温度的各种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及应用情况; 分析了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温度面临的困难; 展望了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温度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道路的特征、模型和道路提取的基本思想,对已有的道路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道路提取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提出利用地统计学变差函数对遥感影像纹理信息进行提取,将变差函数得到的纹理信息与光谱信息相结合,运用神经网络进行分类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将该分类方法应用于试验区,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
蚀变矿物的光谱行为造成了蚀变岩的光谱特征。利用典型岩石的多元数据分析,可以对蚀变矿物成份和光谱数据之间的关系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进而建立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笔者利用青海某金多金属矿化区典型岩(矿)石样品的野外实测波谱数据和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研究,建立的比值组合线性回归模型较之单一比值方法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在水体遥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了TM3是调查盐湖水深的最佳波段; 对高浓度扎布耶盐湖水深进行了定量研究,揭示了扎布耶盐湖水深的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高含盐量盐湖水深的遥感模型。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方法,利用SRTM采集的DEM数据,提出两种获取区域地形起伏的关键技术,即高程条带法(Swath Profile)和高程阈值法(Threshold Value),并通过扩展区域地形起伏获取的技术方法,初步实现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侵蚀量的定量化分析。
基于多时相TM数据,对上海西南快速城市化地区近10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揭示了该区域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城市扩展强度; 计算城市化成熟区中建成区用地面积密度值。通过城市化成熟区和各实验区建成区用地面积密度值的比较,制定“城市化进程指数”,进行城市化空间过程的刻画。
介绍一种基于一阶辐射传输的积雪散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积雪覆盖地表微波散射的3种回波分量: 雪层表面散射、下垫面散射以及雪层体散射。对于其中2个面散射分量,文章中应用一种新的面散射模型——AIEM取代原有的IEM模型进行处理。最后,使用Michigan大学的实测数据对改进后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与改进前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探讨了以MODIS为数据源进行沙尘暴监测的业务化技术流程及方法。以2003年4月9~11日连续发生在我国西北部特大沙尘暴为例,进行了沙尘信息提取及等级划分的示例研究,并与已经业务化运行的气象卫星(NOAA-16、风云1C气象卫星)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为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监测途径。
MMP(Minimum Maximum Points ) 过滤算法是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高效过滤算法。通过对MMP算法原理的阐述及应用效果分析,说明MMP算法在实现海量空间数据检索中的优越性,即采用MMP过滤算法的速度比函数操作至少提高几十倍。
利用IMU/DGPS组合导航技术,可以在航空摄影的同时直接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试验表明,只要对IMU/DGPS与航摄仪的集成系统误差和漂移误差进行检校和改正,直接获取的像片外方位元素可以用于正射影像的制作和中小比例尺测图。本文首先讨论了IMU/DGPS组合导航技术和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系统的工作原理; 然后,结合甘肃酒泉试验数据,重点分析讨论了IMU/DGPS和航摄仪集成系统的误差及其检校问题。
在西藏墨脱公路断裂构造的遥感勘察中,以Landsat-7 ETM+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ENVI 4.0软件为图像处理平台,运用数据集成、图像融合、主成分分析及方向滤波等图像处理技术对断裂构造信息进行增强处理; 以基于地学知识的遥感构造分析技术对南迦巴瓦峰地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全面解译和识别,并在ArcGIS 8.2的支持下进行断裂构造专题制图及信息提取,查明了公路方案线区域内断裂构造的分布及发育特征,为墨脱公路工程线路方案选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合评述了目前用于消除遥感图像云层遮挡影响方法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同一实验区比较了同态滤波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Kriging插值处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介绍一种综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各种调查数据和GPS采集等多源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的方法。
山区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利用一种决策树生成算法(C 4.5算法)自动提取知识,基于知识建立决策树用于山区影像分类,并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与DEM空间统计关系的先验知识,在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影像分类的后处理。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相比,该方法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地表覆被分类的精度,得到试验区较为可靠的遥感分类图像。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6年MSS和2004年TM二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现状以森林和裸岩地为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方向是林地向裸地和耕地转化。
遥感图像分类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基础。采用多步骤分类法对上海市闵行区4期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总分类精度达到了85%。
移动目标信息管理平台是LBS(Location-Based Service)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市信息及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移动目标信息管理为主线,在充分考虑当前各种移动目标信息管理平台所面临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平台的开发,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平台进行了设计与实现。通过车辆物流管理系统实例的特点与运行效果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移动信息管理平台框架流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