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 孙芹芹(1983-),女,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遥感和GIS应用。
利用2005年Landsat TM遥感卫星数据,对广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LST)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草地、林地及耕地的LST与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NDVI)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水域的LST与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而城镇建设用地指数(NDBI)、未利用土地指数(NDBaI)则与LST呈现明显正相关。最后建立了LST与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征指数及DEM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用来指示一个地区不同地表覆盖及地形差异导致的地表温度分布,为城市热环境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依据。
In this paper,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was retrieved from Landsat TM image using the Mono-Window algorithm.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ST and different land use classes (LUC), the authors used several indices, which includ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 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up Index (NDBI),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Barren Index (NDBaI).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DVI and LST is negative when NDVI is limited in range, and that there exis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NDBI, NDBaI, MNDWI and LST.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LST, DEM and the above indice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LUC can influence urban temperature. Therefore, with appropriate land use plann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could be mitigated.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土地利用类型(Land Use Class, LUC)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1, 2, 3, 4, 5]。Weng 等利用Landsat数据发现地表温度(LST)与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6]; 岳文泽等发现LST以及NDVI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均具有明显的负线性关系[7]; 徐涵秋发现LST与不透水面指数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8]; 历华等发现城镇建设用地指数(NDBI)与LST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说明NDBI是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的有效指标[9]。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指标与LST的关系分析, 对综合使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征指数与LST之间进行定量评价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在此基础上, 利用NDVI、NDBI、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及未利用土地指数(NDBaI)等指标, 建立地表温度与各土地利用类型指数以及海拔高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用来指示一个地区不同地表覆盖及地形差异导致的地表温度分布, 为城市热环境形成的原因和结构分析提供依据。
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 东经112° 57'~114° 03', 北纬22° 26'~23° 56'之间, 毗邻港澳, 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 土地利用覆盖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 大量自然覆盖面被侵占,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10]。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具体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从而为城市热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基于Landsat TM/ETM+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和地表温度的反演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成功的应用[11, 12]。本文选取2005年11月23日广州地区的Landsat TM影像, 天气晴朗, 卫星过境时的当地时间为上午10:40:20。
采用覃志豪的单窗算法[13]实现LST反演, 利用ESRI 的自然分类法(Jenks'natural breaks)将LST分为5类, 如表1所示。
![]() | 表1 LST 分类范围及描述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scription of LST |
按照2005年广东省国土部门的分类标准, 将广州市土地类型分为6个土地利用一级类: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采用Erdas软件的非监督分类配合后期人工校正的方法进行分类, Kappa系数均大于0.65, 分类结果良好。
为了探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地表温度以及不同LST级别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矢量化后使用ArcGIS软件进行区域统计分析, 并构建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指数公式, 即
式中, Alsti-lucj为第i类LST类型上j类土地类型的面积; Alucj为该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
LST与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征指数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则通过选取测试点提取其对应LST后在SPSS中进行统计分析来实现。测试点的选取需要考虑2方面的影响: 一是地形高度的影响, 根据低层大气对地表辐射的吸收作用, 海拔每升高1 km, 温度降低约6℃; 二是太阳入射角的影响, 广州市南北跨度较大, 气温必然有所偏差。因此本研究中测试点均沿地势平坦的水平方向选取, 研究中所使用的NDVI、MNDWI、NDBI以及NDBaI分别用来表示植被覆盖地区、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14, 15, 16, 17], 即
NDVI=(d4-d3)/(d4+d3)(2)
NDBI=(d5-d4)/(d5+d4)(3)
MNDWI=(d2-d5)/(d2+d5)(4)
NDBaI=(d5-d6)/(d5+d6)(5)
式中, d3、d4、d5、d6分别为Landsat TM影像第3、4、5、6波段的DN值。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LST统计见图1。
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地表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耕地> 草地> 水域> 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LST均值较高; 林地LST均值最低(290.38 K), 主要原因主要有2方面, 一是因为林地生长区域海拔高度一般都较高, 二是因为浓密的植被覆盖通过蒸发作用减少热储存, 从而起到抑制温度升高的作用。水域的平均LST也较低(291.96 K), 这是由于水体的高比热可以在周围温度升高时起到蓄热的作用, 而在周围温度降低时则起到释放热量的作用。草地和耕地的LST均值相对适中。
不同LST区间的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见图2。
由图2可知, 水域主要集中在LST常温区和低温Ⅰ 区, 林地主要集中在低温Ⅰ 区和低温Ⅱ 区, 说明这2种土地利用类型的LST相对不高, 这可能跟二者的抑温作用有关。需要注意的是, 不仅建设用地的最大百分比出现在高温Ⅰ 区和高温Ⅱ 区, 耕地的最大百分比也出现在了高温Ⅰ 区, 并且有大于1/3的耕地位于高温Ⅱ 区, 未利用土地在主要分布于高温Ⅰ 区。这说明当时的耕地跟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一样具有较高的LST。草地主要集中在常温区和高温Ⅰ 区, 可能与当时的土壤含水状况有关[18]。当时正值秋季, 降水较少而气温较高, 蒸发量大, 作物蒸腾作用强, 地表含水量较低, 是秋旱的易发季节。
3.3.1 LST与NDVI之间的关系
对2 000个独立测试点的LST与NDVI进行散点投图(图3)表明, LST与NDVI的关系为一个倒立的“ V” 形, LST在NDVI=0.18时达到最高。NDVI低于0.18时, 大部分为水域、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 此时LST随NDVI的上升而上升; NDVI高于0.18时, 大部分为林地、耕地, LST随NDVI的上升而下降。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LST与NDVI的关系不同, 因此有必要分别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上计算NDVI与LST的定量关系。
3.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LST与NDVI相关性
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LST与NDVI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说明(表2), 草地、林地、耕地土地类用类型的LST与NDVI为正相关, 且相关系数达到0.4 以上; 水域、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的LST与NDVI呈微弱负相关, 相关系数较小, 说明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无法用来指征LST的变化。
![]() | 表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 和 LST线性回归方程 Tab.2 The lin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NDVI and LST for each LUC |
3.3.3 LST与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对LST与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征指数及海拔高度(H, 单位为km)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见表3。表中* * 表示在0.01水平相关性显著。
![]() | 表3 LST与各土地利用类型表征指数及DEM之间的相关系数 Tab.3 Correlations between LST, DEM and LUC indices |
由表3可知, LST与H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说明地形对地表温度的分布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且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LST; LST与NDBI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代表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多对地表温度的促进升温作用明显; NDVI与LST呈现负相关, 说明该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越高, 越能对地表起到抑制升温的作用; NDBaI与LST呈现较强正相关, 说明未利用土地的增多同样对地表起到促进温度升高的作用; MNDWI与LST呈显著负相关且系数较小, 主要起到平衡地表温度的作用。
在SPSS中对因变量LST与自变量MNDWI、NDBI、NDBaI、NDVI、H做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即
LST=292.974-17.416 MNDWI-4.660 NDBI-15.289 NDVI-5.011 NDBaI-0.01H R2=0.71 (7)
为了鉴定模型的质量, 建立回归模型以后, 对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 发现统计量F服从F分布, 在置信水平α =0.01下该回归方程是显著的。这也说明, 一个地区的地表温度可以通过该地区的归一化水体指数、城镇建设用地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未利用土地指数以及该地区的地形等因素综合计算而得。
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LST与NDVI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差异。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NDVI与LST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说明植被覆盖率越高, 抑温作用越明显。而NDVI与LST在低密度植被覆盖地区相关性差, 主要是因为低密度植被覆盖区对NDVI反映并不敏感, 因此引入NDBI、NDBaI、MNDWI分别用来表征城镇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水体, 并结合海拔高度因子与LST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 LST与各土地利用类型指数和海拔高度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将LST与各土地利用类型指数和海拔高度之间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置信水平高, 证明综合使用各土地利用类型指数和海拔高度进行该地区LST分布的估算是可行的。
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本研究综合考虑了NDBI、MNDWI以及海拔高度等因素对LST的影响, 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区域、季节变化等产生的差异,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选取更多区域和时间段的影像数据, 以验证该关系的普适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