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海鹰(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矿产遥感应用研究。Email:12443544@qq.com。
以资源一号02C(ZY1-02C)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提取源,对山西省高平地区的环境地质进行遥感调查。经过室内解译和野外调查,不仅建立了高平地区环境地质的遥感解译标志,还查明了工作区内矿山环境破坏、矿山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遥感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研究区内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预见性,指导环境地质测绘工作,有效减少野外工作量,提高项目整体工作效率,是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
In order to exert the role of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in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employed ZY1-02C satellite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investigated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Gaoping area. Through indoor interpret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not only established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signs for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Gaoping area but also revealed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area of mining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the foresight of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work, guide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field,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project.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in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资源一号02C(ZY1-02C)卫星数据主要应用于土地、地矿和环境等多个领域。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是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1]。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的优势, 其应用可以指导环境地质测绘工作, 有效减少野外工作量, 提高项目整体工作效率, 节约调查工作成本, 提高调查成果质量, 是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
高平地区是我国煤炭能源基地之一, 近年来因矿山开采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本文采用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 对高平地区进行环境地质调查, 查明了该地区矿山开采引起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情况。利用遥感数据可以获取采矿区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等多种要素信息, 提高了研究区内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预见性, 指导了环境地质测绘工作, 提高项目整体工作效率。
本文以山西省高平地区为研究区。该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晋城市的北部, 属山西省晋城市管辖, 其范围包括: 高平市大部分区域、泽州县和陵川县的少部分区域。区内交通便利, 太(原)焦(作)铁路、207国道、长(治)晋(城)高速公路南北贯通。周边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区, 海拔在1 000~1 500 m之间。该区属黄河水系, 主要河流为丹河, 主要流向和水系排列受地质构造, 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条件所控制, 流向多为近南北向。本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 煤炭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煤产地之一, 煤炭开采历史悠久。除此之外, 还有井下和平硐的铁矿开采, 以及规模很大的石灰岩露天开采。研究区全境地貌处于高平市及陵川县西部的低山丘陵及河谷区, 外围东、西、北3面环山, 见图1。
本次调查选取了覆盖全区的ZY1-02C卫星P/MS和HR数据, 获取时相为2014年6月。利用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对ZY1-02C影像数据进行了正射纠正处理, 利用1∶ 5万地形图对该区域进行了几何精校正。选用B2(R), B3(G), B1(B)波段组合合成了假彩色影像, 同时与全色波段可融合成空间分辨率为2.36 m的假彩色影像。处理后的影像色彩丰富, 对地物的判别度有了较大提高。
针对本区的实际情况, 环境地质问题信息提取主要分为2个部分, 即环境破坏及污染信息提取和地质灾害信息提取。
环境破坏及污染的要素类别有: 开采点、工矿用地信息、冶炼厂信息、固体废弃物信息、矿山土壤和水体污染信息等; 地质灾害提取的信息类别有: 塌陷坑信息、滑坡信息和崩塌信息等。研究区环境地质遥感解译结果见图2。
区内环境破坏及污染情况信息提取主要内容包括: 矿山开采情况信息提取、冶炼厂分布及污染情况信息提取、生活和工矿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堆放情况信息提取等。
2.1.1 环境破坏信息提取
1)矿山开采情况信息提取。按照开采方式, 可以分为地下开采、硐采和露天开采等。
地下开采信息提取。研究区位于沁水煤田南部, 煤矿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煤产地之一, 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分布煤矿32座, 这些煤矿多数已经开采多年, 并且全部都是地下开采。煤矿地下开采分为斜井开采(图3)和竖井开采(图4)2种, 其色调与周围环境有显著差异, 呈灰黑色, 其开采地表周围有一些开采设备和建筑。
硐采开采信息提取。区内硐采类型主要有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2种, 根据收集的采矿权范围, 基本没有持证开采的铁矿和铝土矿, 其规模较小, 在影像上分布比较分散, 颜色较浅发亮, 且数量很多, 一般呈窝状, 而且大部分已经废弃多年, 对周围山体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图5)。
露天开采信息提取。区内露天开采的类型大部分为石灰岩开采, 其开采面色调与周围环境有显著的差异, 多呈灰白色, 开采面一般分布在山坡上, 规模较大, 整体呈带状或锯齿状分布, 并有大量的挖掘和运输机械, 有明显的人工开采挖掘痕迹, 地处奥陶系或寒武系石灰岩地层山区。对周围山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有的整个灰岩山体被挖掘破坏(图6)。
2)固体废弃物堆放信息提取。一般分为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废弃物。区内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以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堆、废石场、排渣场和排土场等为主。区内煤矿较多, 与煤矿有关的煤矸石废弃物堆积(图7)较多, 色调与周围环境差异明显, 多呈黑色和灰黑色, 形状呈圆形、矩形、多边形等不规则状, 表面有花斑状纹理, 多位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 有明显的道路和车辆。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生活垃圾为主, 一般较周围环境呈浅色调, 形状呈不规则状, 表面也有花斑纹理, 图8是该区内大型的垃圾填埋场, 为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已经在垃圾表面加盖了塑料薄膜, 所以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亮色调。
2.1.2 环境污染信息提取
1)冶炼厂的污染占地情况信息提取。区内冶炼厂主要以水泥厂、煤化工厂、铁厂和化工原料厂等为主。其遥感影像上的色调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 多呈灰色, 形状呈不规则状, 呈矩形、多边形, 与居民地建筑物的解译标志相似, 但远离居民地, 位于交通便利地段, 有明显的建筑群、道路和排污水渠, 由于冶炼厂加工原料以烧煤为主, 所以图斑中混杂着煤堆呈黑色调, 并伴有浓烟, 使整个图斑模糊不清。图9为煤化工厂, 是对煤的再加工, 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煤进行冶炼, 会产生废气和废水。
图10为提炼糠醛(一种化工原料)的厂房, 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废水。这些冶炼厂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遥感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清楚地提取该类信息, 明确其位置和分布。
2)矿山对土壤的污染信息提取。主要是煤炭运输过程中对周边的土壤造成的粉尘污染, 在影像上为黑灰色, 并且一般分布在道路的两侧, 离煤矿、中转站、煤矸石堆不远的地方, 色调为黑灰色, 比煤矸石堆色调浅, 比周围地物的影像色调暗(图11)。
3)矿山对水体的污染信息提取。主要是煤炭加工、砖厂烧制、冶炼厂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对附近水体的污染, 在影像上色调表现为黑灰色, 并且一般分布在洗煤厂、砖厂、冶炼厂、煤矸石堆等附近, 有的直接污染地表水体, 形成污水坑塘; 有的地表水体被附近堆放的煤矸石堆所污染; 有的直接排污到河流水渠里,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造成污染(图12)。
研究区地质灾害形成主要与煤矿开采有关, 另外, 还有井下和平硐的铁矿开采, 以及规模很大的石灰岩露天开采。它们不仅大量占用土地, 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还会引发地质灾害, 如地表塌陷及地裂缝、采空塌陷、崩塌、滑坡等, 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并且直接威胁人类生存。
1)崩塌信息提取。区内崩塌主要发生在高陡自然边坡和人工切坡地段。崩塌陡崖色调较浅, 接近灰白色, 与周围环境有显著差异, 呈花斑状, 表面坎坷不平, 影纹较为粗糙, 植被较外围稀少, 位于陡峻的山坡地段, 崩塌壁在斜坡上呈条带状, 在平面上呈锯齿状, 其下方杂乱的崩塌堆积物在影像上呈花斑点状纹理。本文利用三维遥感影像显示方法识别崩塌地质灾害信息(图13), 该处是地面沉降诱发的崩塌。特别是在黄土覆盖区, 地面沉降很容易使黄土垂直节理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受到破坏, 产生众多崩塌。所以, 崩塌在一个区域内突然增多就成为地面沉降的典型标志之一。
2)滑坡信息提取。滑坡发生后由于地形突变引起光谱差异, 色调与周围环境相比有一定变化。新滑坡体植被覆盖较少, 呈灰白色, 多呈“ 舌” 状, 后壁有弧形陡坎出现, 滑坡体相对于两侧岩体向下滑动, 能见到明显的滑坡壁、滑坡体、封闭洼地、滑坡舌和滑坡裂隙等。在规模大的活动断裂地段, 地形坡度大于35° 的山坡最容易发生[7]。滑坡面形态呈凸形或直线形、阶状, 如图14。
3)塌陷信息提取。区内地面塌陷形式以塌陷坑(图15)、塌陷槽和波状起伏地形居多。区内塌陷形状一般呈圆形、椭圆形, 局部呈条形, 塌陷面积一般为几百m2, 并且伴有同方向的地裂缝, 塌陷深1~7 m, 稳定性较差, 威胁对象主要为塌陷区内的农田及少量民房,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一般。塌陷坑区由于地形突变引起光谱差异, 色调与周围环境相比有一定变化, 塌陷区植被覆盖较外围稀疏, 或无植被覆盖, 较老的塌陷坑常形成洼地并有积水, 色调较深, 一般分布于采矿塌陷区内。
本文在高平地区解决的环境地质问题如下:
1)环境破坏及污染的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破坏要素从解译图斑的数目来看, 固体废弃物图斑数最多, 虽然其占地面积不是最多的, 单个面积也较小, 但是其分布也分散, 涉及的范围比较大。这些固体废弃物或在矿区、厂区内就地堆放, 或堆积在矿区和居民区周围和附近, 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对居民区和矿区及周围的植被和地下水也会产生严重破坏, 长期的堆放还会造成地表裸露, 土质疏松, 易导致矿区和居民区水土流失增加。矿山污染主要分为2种, 一种是煤矿运输过程中对周边土地的粉尘污染, 一种是矿山固体废弃物堆放时和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由于以上两种情况的污染源都有一定的侵蚀性和有害有毒性, 查明其分布状况, 对后期的恢复治理很有帮助。
2)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问题。按照本次解译的要求以及工作区内发育的地灾类型, 主要解译了崩塌(包括隐患)、滑坡(包括隐患)和塌陷(主要是采煤引起的)3种类型。其中崩塌点规模都比较小, 其中分布在高平市响水坡的崩塌为中型, 其他都为小型。主要分布在高平市的野川镇、河西镇和米山镇附近, 以及礼义镇附近, 其中也包含崩塌隐患点。滑坡及隐患点基本都分布在高平县幅范围内, 其中有两个中型规模的滑坡隐患分别分布在马村镇的葬墓沟村和米山镇的老窝村附近, 其余5个规模都是小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河西镇窑则头村和马村镇附近, 规模都为小型。
3)利用国产高分遥感数据对研究区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信息提取及野外验证,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地质调查手段, 对常规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有利的补充和帮助。利用高分辨尺度遥感数据提取更加细微的环境地质要素(环境占地破坏、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及其分布情况, 为常规分散的野外调查提供了预见性的指导作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据精度的不断提高, 遥感技术可能成为今后环境地质调查手段中, 特别是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总之, 与国外的高分辨率数据费用昂贵相比, 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性价比更高, 利用同类国产数据, 能够满足1∶ 5万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 提高工作效率, 大大降低工作成本, 经济效益显著。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