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一号数据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程洋, 唐建生, 苏春田, 杨杨, 罗飞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 541004

第一作者: 程 洋(1987-),男,助理研究员,从事遥感地质方面的研究。Email:chengyang@karst.ac.cn

摘要

从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为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以遥感地质理论和水文地质理论为指导,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湘南岩溶丘岭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中。解译了研究区的各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要素,建立了适用于西南岩溶区的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野外调查提供了基础性资料,有效地提高水文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扩展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高分一号; 岩溶丘岭;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0X(2017)s1-0058-09 doi: 10.6046/gtzyyg.2017.s1.10
Application of the GF-1 data to karst hydrogeological survey
CHENG Yang, TANG Jiansheng, SU Chuntian, YANG Yang, LUO Fei
Institute of Karst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requirement of 1∶50000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in karst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taking the GF-1 data as the data source,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employing the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theory and hydrogeological theory as the guidance, the authors applie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o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karst hilly area in southern Hunan. Various types of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factor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interpreted, and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ing marks that are suitable for spring sites in southwest karst area were established. Thes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hydro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mapping, and exp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domestic satellite data.

Keyword: GF-1; karst hilly area; hydrogeolol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0 引言

目前,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景志熙[1]利用卫片和航片圈定了地下水富水块段, 判译了暗河出入口和滑坡; 周笑绿等[2]总结了在全掩盖或半掩盖区进行遥感水文地质解译的工作方法; 江卫等[3]利用Landsat TM数据进行了水文地质解译, 获取了工作区的水系、地貌、地层和构造信息; 刘春玲等[4]应用遥感手段对云南九龙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岩性构造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些水文地质要素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郭庆十和罗太近等[5, 6]分别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和MapGIS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杨清华[7]总结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遥感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程洋等[8]利用资源一号02C数据解译了平谷北山地区的各类水文地质要素, 优选了1处新的供水水源地, 建立了适用于北方岩溶区的含水岩组和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 提出了基于GIS的水文地质分析方法。这些研究都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领域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 对本次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从西南岩溶地区1∶ 5万比例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 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为数据源, 以GIS为数据处理平台, 以遥感地质理论和水文地质理论为指导,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湘南岩溶丘岭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中。通过解译研究区的各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要素, 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野外调查提供基础性资料, 提高其填图的效率和精度, 扩展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领域。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 雪峰山东南麓, 南岭北缘, 资水上游, 地处邵阳市西南5县中心, 涉及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武冈市以及洞口县(图1)。地理坐标为N26° 40'~27° 00', E110° 45'~111° 00', 为2个1∶ 5万比例尺标准图幅, 总面积为917.84 km2。研究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集中; 河流属于资江流域, 其2大支流(赧水和夫夷水)自西向东斜贯研究区。研究区出露的地层包括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 缺失前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纯碳酸盐岩地层包括泥盆系锡矿山组下段(D3x)、长龙界组上段(D3c1)、石炭系马栏边组(C1m)、石磴子组(C1s)、大浦组(C2d)、马坪组(CP1m)、二叠系栖霞组(P2q);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包括泥盆系孟公坳组(D3m)、长龙界组下段(D3c2)、石炭系梓门桥组(C1z)、三叠系张家坪组(T1z)、二叠系孤峰组(P2g);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包括泥盆系佘田桥组(D3s); 碎屑岩地层包括泥盆系欧家冲组(D3o)、石炭系测水组(C1c)、天鹅坪组(C1t)、龙潭组(P3l)、大隆组(P3d)。碳酸盐岩出露区超过研究区的80%。工作区位于雪峰山加里东褶皱带东缘、印支期祁阳弧顶外弧接壤部位, 北邻白马山— 龙山东西向隆起构造带, 南邻越城岭— 苗儿山隆起构造带。地质构造以南北向的断层和复式褶皱为主。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Fig.1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1.2 数据源

使用2013年7月1日时相的高分一号数据, 经过波段合成、正射纠正、配准、融合及镶嵌等数字图像处理流程, 最后生成的覆盖研究区的数字正射影像为本次研究使用的遥感图像。遥感图像是由B3(R), B4(G), B2(B)彩色合成图像与全色波段融合的正射影像, 空间分辨率2 m, 模拟自然真彩色, 影像色度均匀, 反差适中, 立体层次感强, 线性形迹清晰, 满足本次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遥感解译的需求。

2 水文地质遥感解译

基于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已由过去单纯的目视解译发展为能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特征、时间特性的人机交互解译。遵循“ 面→ 线→ 点” 到“ 点→ 线→ 面” , 即从宏观到微观, 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解译原则。解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法、追索法、类比法及综合分析法4种, 在实际解译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这4种方法的综合应用。解译步骤: 初步解译、野外踏勘, 建立解译标志、详细解译、野外验证、补充解译, 完善解译成果。

水文地质遥感解译遵循地质遥感解译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 同时结合水文地质学的原理和对象进行解译。

2.1 含水岩组遥感解译标志

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和实地调查, 研究区含水岩组包括灰岩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白云岩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2.1.1 灰岩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

灰岩是各类碳酸盐岩中最易溶的岩石类型, 容易形成峰林及峰丛等典型岩溶地貌, 如图2所示。

图2 灰岩的典型影像Fig.2 Typical image of limestone

工作区的覆盖层较厚, 植被茂盛, 相对高差较小, 以溶丘谷地(洼地)地貌为主。遥感图上, 灰岩通常形成了非常典型的影像特征: 颜色以墨绿色为主, 夹红色, 墨绿色是针叶林的显示, 红色是人类活动区的显示; 具花生米的外部形态, 山脊浑圆, 发育灰岩陡坎等典型灰岩地貌; 影像正看多为网格状、蜂窝状及刀砍状, 倒看则似豹斑状及斑点状。

2.1.2 白云岩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

白云岩较之灰岩而言可溶程度差距较大, 很难形成峰林及峰丛等典型的岩溶地貌。在遥感图像上(图3)。

图3 白云岩的典型影像Fig.3 Typical image of dolomite

白云岩区的色调以灰绿色为主夹墨绿色红色, 灰绿色是荒草地的显示(研究区白云岩的植被以荒草为主), 墨绿色和红色是有林地和人类活动区的显示; 形态上呈块状, 山脊较灰岩尖, 较碎屑岩圆润; 白云岩表面具有特殊的刀砍状花纹, 这是白云岩最重要的解译标志。

2.1.3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影像特征(如图4)接近于纯碳酸盐岩。如果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岩为灰岩, 则影像特征与灰岩相似; 如果地表出露的碳酸盐岩为白云岩, 其影像特征与白云岩相似。如图4所示, 岩性为灰岩夹粉砂岩, 山脊没有纯灰岩的山脊圆润, 水系较纯灰岩区水系明显发育。

图4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典型影像Fig.4 Typical image of carbonate rocks with clastic rocks

2.1.4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影像特征以碎屑岩的影像特征为主, 颜色为紫色夹杂少量绿色, 影像倒看发育一些馒头状构造, 发育不很典型的峰林或峰丛地貌。如图5所示, 岩性砂岩夹灰岩, 影像上多近直线状的沟谷, 山脊较碎屑岩圆润, 较碳酸盐岩尖利。

图5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典型影像Fig.5 Typical image of clastic rocks intercalated intercalated with carbonate rocks

2.1.5 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碎屑岩的风化作用较为强烈, 以有林地和耕地为主, 人类活动较碳酸盐岩区强烈。图像上色调为绿色夹紫红色, 山脊及沟谷通常为线状, 山体形状多为棱角状, 水系丰富(图6)。

图6 碎屑岩的典型影像Fig.6 Typical image of clastic rocks

2.1.6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松散堆积物上人类活动强烈, 多耕地, 道路, 水利设施等, 相比其他基岩区, 其影像特征明显, 色调多为紫红色。

2.2 线性构造解译标志

工作区主要的线性构造为断层、节理、裂隙。断层的解译标志有6种:

1)呈直线状展布的河流、沟谷、湖盆等线性负地形, 这种负地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延伸较远, 不同于一般的侵蚀负地形;

2)呈直线状分布的地形陡坎、垭口、陡崖或断层三角面。地形上的陡坎、陡崖、垭口的直线状分布, 并延伸一定距离是大多数断裂所具有的特征, 较年轻或有新活动的断裂往往有断层三角面存在;

3)山体或地层错位, 与山体、地层走向斜交或垂直的断层, 由于两盘相对扭动, 使山体、地层错位, 形成线性异常影像;

4)影像具有明显的水系直角弯转、山脊错动、穿过山脊的线性影像;

5)相邻水系同步扭曲。这是平移断层的地貌显示之一, 以支流平行水系的同步扭曲为典型;

6)两侧景观特征不同的界面。规模较大的断裂, 两侧地形地貌、水系、色调、影纹等景观特征往往大不相同。

节理、裂隙主要是直线状或者近于直线状沟谷及线性展布的多条较小规模沟谷。与断层的遥感解译标志相比, 线性影像没有明显的水系同步弯曲、山脊错动等影像特征, 如图7所示。

图7 线性影像遥感解译标志Fig.7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linear image

2.3 控制性水点解译标志

控制性水点包括泉点、地下河出入口、伏流出入口、消水洞、岩溶洼地、岩溶天窗等反映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点。泉点是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相交处产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现象, 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泉点解译是水文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内容之一。泉点解译既要确定泉点的空间位置, 又要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判断其性质和类型, 最后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圈定泉域。泉点是具有完整的补径排条件的, 在水文地质遥感解译过程中通常从“ 排” 着手, 地下水转换为地表水的天然露头处。在遥感影像上通常都有明显的特征, 而最大的特点是泉水形成的溪沟或者池塘, 周围通常伴有异常的植被茂盛, 这是泉点最为清晰直接的解译标志。

在遥感图像上的不规则线状的植被异常茂盛, 附近有水库、池塘等地表水域, 其上游存在泉点。干涸河道的出水处, 可识别为泉点, 如图8(a)所示。在河道的上游有较大型的块石散落, 没有明显的地表流水, 在大块石消失的部位, 有水体出现, 此干涸河道的出水处即为泉点, 如图8(b)。

图8 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Ⅰ Fig.8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spring Ⅰ

图9中, 泉具有“ 泉、溪沟、植被茂盛” 的典型影像组合特征。溪沟的源头就是泉点的位置, 泉点位于岩溶峰体的坡脚, 泉水从NE向的张裂隙中流出, 形成明显的地表径流, 沿溪沟有异常的植被茂盛。

图9 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Ⅱ Fig.9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spring Ⅱ

泉点的间接解译标志通常是各类地形、地质要素的组合。如图10所示, 2处面积较大的池塘没有地表河水补给, 常年保持较恒定水位。在池塘东部可见隐约的植被异常茂盛, 有细小的溪沟与池塘相连; 该异常植被茂盛点位于白云岩与碎屑岩的不整合接触带附近, 为强岩溶发育带, 地下水丰富, 在地形相对低洼处受隔水层(碎屑岩)阻隔形成溢流泉。

图10 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Ⅲ Fig.10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spring Ⅲ

1)湖背冲泉。该泉位于岩溶谷地的边缘、岩溶丘陵的坡脚, 2014年8月28日实测流量27.2 L/s。在岩溶谷地中可见明显的小河道, 其源头位于谷地边缘, 而在丘陵斜坡上未见水沟, 小河道的源头就是岩溶大泉(图11)。

图11 湖背冲泉的影像特征与实地照片Fig.11 Image features and field photo of Hubeichong Spring

2)学堂村泉。该泉位于岩溶谷地的中部, 在谷地中部出现直径约10 m的近圆形水潭, 小河道在此明显变宽, 应有大量的地下水补给, 2014年9月13日实测流量14.58 L/s(图12)。

图12 学堂泉的影像特征与实地照片Fig.12 Image features and field photo of Xuetang Spring

岩溶地下河系统是西南岩溶区最重要的水文地质现象。如图13所示, 在研究区东北解译出一近SN向的岩溶地下河系统, 该地下河系统的主管道沿一近SN向线性构造发育。如图13(b), 在谷地边缘、峰体坡脚处地表河由地下河入口转入地下向北流动。中间可见蓝黑色的长方形色带(图13(c)), 这是岩溶天窗在遥感影像上的显示。地下河经过该岩溶天窗后继续向北流动, 在一岩溶陡坎下由地下河出口出露于地表, 如图13(d)所示, 下游可见明显的地表河。

图13 岩溶地下河系统影像图Fig.13 Image of karst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

上述3类解译成果是水文地质野外调查的基础性资料, 水文地质遥感解译成果可以有效提高水文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如图13(c)解译出的岩溶天窗, 它离四周的公路直线最近5 km, 野外调查时极易漏掉, 或者追索该点时需耗费大量人财物力。遥感解译成果可以将野外工作人员直接引导到该点, 降低劳动强度, 确保成果质量。

2.4 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图

研究区的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图如图14所示。

图14 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图Fig.14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p image of hydrogeology

3 环境地质遥感解译

岩溶区环境地质解译的内容主要有岩溶石漠化、岩溶塌陷和危岩。经野外踏勘和初步解译, 研究区内没有岩溶塌陷和危岩。本次工作解译了研究区的岩溶石漠化, 解译结果如图15所示。

图15 岩溶石漠化分布图Fig.15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distribution map

在全面、系统的收集, 分析工作区内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技术的优势开展工作区1∶ 5万比例尺的岩溶石漠化遥感信息提取和编图工作。岩溶石漠化遥感信息提取与解译采用计算机自动成图为主, 人机交互解译修改为辅的方法进行。

无石漠化区的植被较好的区域, 在遥感影像图上呈饱和度较高的绿色, 条带状或块状, 多分布在山上; 轻度石漠化在遥感影像上呈饱和度中等的绿色, 零星分布灰白色、灰褐色斑块或条带(基岩, 裸土的显示), 人类活动迹象较少, 沟谷一般为耕地; 中度石漠化在遥感影像图上呈饱和度较低的绿色, 零星分布绿色斑点或小斑块是山顶植被的显示, 石漠化区域主要为浅黄褐色、红褐色斑块; 重度石漠化在遥感影像图上呈灰红色、紫红色(基岩, 裸土的显示), 零星分布绿色斑点和小斑块(植被的显示), 局部地区有成片植被分布, 有明显人类活动迹象区域及沟谷地带多为耕地。

总体而言, 色调标志是岩溶石漠化的主要解译标志, 而植被的色调饱和度又是最重要的分辨依据。植被的色调饱和度是指植被在遥感图像上的颜色, 这和彩色合成的波段选择直接相关, 比如工作中使用的遥感影像就是将近红外波段(植被的高反射波段)赋为绿色, 所以图像上植被主要呈绿色调。

采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自动提取研究区的岩溶石漠化信息, 然后根据岩溶石漠化分级依据、各类石漠化的遥感解译标志、碳酸盐岩的空间分布进行人机交互解译, 编制工作区岩溶石漠化现状图。

经统计分析, 研究区岩溶石漠化总面积为45.96 km2, 石漠化发生率为6.17%; 研究区岩溶石漠化为轻度石漠化, 无中度石漠化和重度石漠化, 野外实地调查也支持这组数据。

4 结论

本次研究将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应用于湘南岩溶丘岭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 解译了各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要素, 取得如下结论:

1)遥感技术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解译各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要素。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成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准确性, 又能大大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和野外工作量, 节省人财物力, 应该进一步推广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2)高分一号卫星数据能够广泛应用于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作为国产的资源卫星, 其数据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卫星水平, 应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 使已有资源等到最大化利用。

3)建立了部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要素对应高分一号卫星数据的遥感解译标志, 对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遥感解译有指导意义。

志谢: 感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免费提供高分一号遥感数据。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景志熙. 遥感图象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中的应用——马关幅航卫片解译的几个实例[J]. 中国岩溶, 1986, 5(s1): 34-37, 132-135.
Jing Z X.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the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J]. Carsologica Sinica, 1986, 5(s1): 34-37, 132-135. [本文引用:1]
[2] 周笑绿, 李宾亭. 全掩盖或半掩盖区遥感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探讨[J]. 西北地质, 1995, 16(3): 17-21.
Zhou X L, Li B T. Full cover or semi concealed area remote sensing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survey methods[J]. Northwestern Geology, 1995, 16(3): 17-21. [本文引用:1]
[3] 江卫, 李曦滨. 遥感Land sat TM数据在水文地质测绘中的应用[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1, 18(1): 69-72.
Jiang W, Li X B. Application of land site TM data of remote sensing in hydrological surveying and drawing[J].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18(1): 69-72. [本文引用:1]
[4] 刘春玲, 童立强, 丁富海, . 云南九龙河流域的水文地质遥感影像特征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s1): 188-192.
Liu C L, Tong L Q, Ding F H,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geolog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Jiulonghe River valley in Yun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2008, 16(s1): 188-192. [本文引用:1]
[5] 郭庆十. 遥感技术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研究[C]//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 南京: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2010: 128-133.
Guo Q S.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C]//China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Association 2010-Academic Symposium of Regional Remote Sensin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Forum. Nanjing: China Associ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2010: 128-133. [本文引用:1]
[6] 罗太近, 李小青. MapGIS在贵州锦江、舞阳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8(11): 29-32.
Luo T J, Li X Q. Application of MapGIS in hydro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Jinjiang and Wuyang River Basin, Guizhou[J].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 8(11): 29-32. [本文引用:1]
[7] 杨清华. 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进展[J].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3): 1-6. doi: 106046/gtzyyg. 2013. 03. 01.
Yang Q H.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the technical stand ard system for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survey[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3, 25(3): 1-6. doi: 10.6046/gtzyyg.2013.03.01. [本文引用:1]
[8] 程洋, 童立强, 郭兆成, . 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在北京岩溶水资源勘查评价工程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 2015, 27(2): 183-189. doi: 106046/gtzyyg. 2015. 02. 28.
Cheng Y, Tong L Q, Guo Z C, et al.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data of ZY1-02 C to th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of Karst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5, 27(2): 183-189. doi: 10.6046/gtzyyg.2015.02.2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