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遥感, 2018, 30(4): 139-147 doi: 10.6046/gtzyyg.2017373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遥感调查与保护建议

赵玉灵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Remote sensing survey and proposal for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ZHAO Yuling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责任编辑: 李瑜

收稿日期: 2017-10-25   修回日期: 2017-12-25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2-15

基金资助: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信息系统建设”子项目“南部沿海地区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广东区)”资助.  DD20160077

Received: 2017-10-25   Revised: 2017-12-25   Online: 2018-12-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作者简介:赵玉灵(1971-),女,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遥感地质、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和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1398991855@qq.com。 。

摘要

利用2015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形资料,基本查明了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海岸线、红树林、湿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地表水和土地荒漠化等分布现状。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大陆海岸线总长度为1 512.18 km,其中人工海岸线占了60.34%。耕地面积为7 820.59 km 2,其中以水田为主要耕地类型,面积为5 934.17 km 2,占耕地面积的75.88%。荒漠化面积为396.80 km 2,以工矿型荒漠化为主,面积为211.26 km 2,占荒漠化面积的53.24%; 其次是水蚀荒漠化,面积为185.51 km 2,占荒漠化面积的46.75%。区内自然资源的相关开发规划与保护治理工作亟需加强。本次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法分析数据显示,广州市的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区和白云区的西北部,佛山市的南海区、禅城区和顺德区,东莞市北部,深圳市的宝安区、南山区、罗湖区、福田区及龙岗区西北部,惠州市的惠阳区、惠东县西部,中山市,江门市的江海区及珠海市的香洲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 自然资源 ; 遥感调查 ; 生态足迹法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rge quantitie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 2015 and topographic data,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interpretation keys and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different types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general, the results sh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uch as the shoreline, the mangrove wetlands, the wetlands, the arable land, the garden plot,the forest land, the grassland,the surface water and the desertified lands. The length of the artificial shoreline accounts for 60.34% of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mainland shoreline, The area of the arable land is 7 820.59 km 2, whereas the area of the desertified lands is 396.80 km 2. Statistic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capacity in 2015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how Haizhu District, Tianhe District, Huangpu District, Panyu District and northwestern Baiyun District of Guangzhou, Nanhai District, Chancheng District and Shunde District of Foshan, northern Dongguan, Baoan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Luohu District, Futian District and northwester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Huiyang District of Huizhou, west Huidong County, Zhongshan, Jianghai District of Jiangmen and Xiangzhou District of Zhuhai are inadequate in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terms of eco-capacity and are weak in eco-function.

Key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 natural resources ; remote sensing survey ; ecological footprint

PDF (737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赵玉灵.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遥感调查与保护建议. 国土资源遥感[J], 2018, 30(4): 139-147 doi:10.6046/gtzyyg.2017373

ZHAO Yuling. Remote sensing survey and proposal for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 RESOURCES[J], 2018, 30(4): 139-147 doi:10.6046/gtzyyg.2017373

0 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在其范围内),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之后建立的世界第四大湾区。该区三面环山,面向南海; 区内三江(西江、北江和东江)汇聚,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全区丘陵山地、台地与平原错落,特别是在粤西北江绥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m的高峰; 但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多在200 m以下。区内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量充沛,四季不分明,夏季高温潮湿,冬季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绿。改革开放以来,该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1,2]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利用“3S”技术,以2015年高分遥感数据和地理地形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完成了2015年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分布现状的遥感调查工作(未包含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并对岸线开发提出了建议,冀望抛砖引玉,为区域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建言献策。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天然和人工开发培植的物质。受遥感的可解译性限制,本文中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地表水、湿地及海岸带等; 同时本文也对土地荒漠化现象进行了调查。

前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红树林、耕地和土地利用等研究较多,给本研究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本文是“南部沿海地区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广东区)”子项目的部分成果。

1 工作概况

本文调查范围为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及江门等9个省辖市。采用以遥感技术为主,辅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北斗定位技术,并将遥感解译、综合分析和实地检查验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遥感数据源采用了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所用的遥感数据,人口及经济等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15》 。

2 自然资源分布状况遥感调查

2.1 林地资源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林地面积为28 011.22 km2。其中以有林地为主,面积为26 322.49 km2,占全区林地面积的93.97%; 灌木林地332.88 km2,占林地面积的1.19%; 其他林地1 355.84 km2,占林地面积的4.84%。区内林地资源在肇庆市分布最多,达到10 965.84 km2,占全区林地面积的39.15%; 惠州市、江门市和广州市林地资源面积次之,分别为7 035.10 km2,4 638.29 km2和2 862.23 km2, 3市合计林地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1.89%(图1)。林地资源现状总体表现为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功能较为脆弱,其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由于该区经济持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随着占用和征收林地数量的逐年增多,将会导致林地保护与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

图1

图1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林地现状遥感解译统计

Fig.1   Statistics of the fores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2.2 草地资源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草地面积为326.24 km2。其中以其他草地为主,面积为304.94 km2,占全区草地面积的93.47%; 人工草地面积11.31 km2,占草地面积的3.47%; 天然草地面积9.99 km2,仅占草地面积的3.06%。区内草地资源集中分布在东莞市和惠州市,分别为76.2 km2和68.39 km2,2市合计占全区草地面积的44.32%; 其他各市草地面积分别为: 广州市45.82 km2、江门市35.68 km2、肇庆市35.5 km2、佛山市26.62 km2、深圳市20.33 km2、珠海市13.26 km2、中山市4.44 km2(图2)。草业在大湾区处于弱势地位,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发展滞后; 大部分有规模的草地多位于山高坡陡的地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些草地丰草季节“有草无畜”,草地没有及时利用,导致杂草丛生,逐年退化,牧草无法有效利用。

图2

图2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草地现状遥感解译统计

Fig.2   Statistics of the grassland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2.3 地表水资源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地表水面积为5 266.02 km2。其中以坑塘水面为主要地表水类型,面积为3 516.01 km2,占全区地表水面积的66.77%; 河流水面1 219.76 km2,占地表水面积的23.16%; 水库水面515.91 km2,占地表水面积的9.80%。其中地表水资源在佛山市和江门市分布最为集中,分别达到了1 298.12 km2和1 019.07 km2,2市合计占全区地表水面积的44%; 深圳市地表水分布最少,仅60.58 km2(图3)。从2007年至今,全区水体经历了破碎化过程,其中河流、坑塘及湖泊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先破碎后萎缩,而水库表现为破碎度减小且面积及数量增加。河流片段化及渠道化,坑塘萎缩破碎,水库增加,这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侵占水体,人为整治河道及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增加有关。

图3

图3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地表水现状遥感解译统计

Fig.3   Statistics of the surface water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2.4 湿地资源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湿地面积为8 649.87 km2。人工湿地、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的面积分别为4 052.44 km2,3 263.89 km2,1 281.15 km2,37.75 km2和14.64 km2,所占比例分别为46.85%,37.73%,14.81%,0.44%和0.17%。其中江门市、珠海市和佛山市湿地分布较集中,分别占湿地总面积的24.67%,21.46%和14.15%; 东莞市湿地分布最少,仅有297.88 km2(图4)。整体来看,区内湿地开发程度非常高,从20世纪80年代的大规模海水养殖转型到21世纪初的建设用地和机场码头的建设。与之对应的是自然海岸线的消失和人工海岸线的大规模外移。该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湿地泥沙淤积、水质污染严重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建议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在河流源头区域及重要湿地区域开展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

图4

图4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湿地现状遥感解译统计

Fig.4   Statistics of the wetland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2.5 海岸线资源遥感调查

调查区的海岸线涵盖了基岩海岸线、砂砾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主要为红树林)和人工海岸线等多种类型 [3-11,17]。海岸线可以进一步分为岛屿海岸线和大陆海岸线2种。2015年调查区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 512.18 km。其中以人工海岸线为主,长度为912.42 km,占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的60.34%; 基岩海岸线和沙砾质海岸线长度分别为374.37 km和155.99 km,合计占比为35.07%; 生物海岸线和淤泥质海岸线长度较短,分别为58.85 km和10.55 km,合计仅占4.59%(表1)。分布有海岸线的城市有深圳市、珠海市、江门市、惠州市、广州市、东莞市和中山市。全区以平原海岸为主,工商农业经济地位十分重要,但由于受地势低平、海岸侵蚀和地面下沉等自然与人为条件的影响,海岸带在未来海平面上升的总趋势中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威胁。

表1   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大陆海岸线的类型与长度统计

Tab.1  Statistics of the length of mainland coastlin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地市基岩海岸线/km沙砾质海岸线/km淤泥质海岸线/km生物海岸线/km人工海岸线/km海岸线系数/km-1
珠海市58.1518.433.37203.580.166 68
广州市39.647.243.49146.140.026 43
江门市114.0410.690.896.75143.410.029 01
东莞市7.4116.8894.260.047 19
深圳市82.8440.7528.36164.240.158 34
中山市0.667.1047.930.031 22
惠州市71.6378.882.56112.860.022 93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1可知,海岸线主要分布在深圳、珠海、江门、惠州、广州、东莞和中山等市。其中深圳、珠海和江门3市的海岸线长度最长,分别为316.19 km,283.53 km和275.78 km。人工海岸线最长的是珠海、深圳和广州3市,分别为203.58 km,164.24 km和146.14 km。生物海岸线仅分布在深圳市、东莞市、江门市、广州市和珠海市,其中深圳市最长,达到28.36 km。

海岸线系数是用来表示陆域地区海洋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指数。其计算方法是以海岸线长度(km)除以陆域面积(km2)。系数越高,意味着单位陆域面积所面临的海水面积越大,所具有的海洋资源越丰富。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珠海市和深圳市的海岸线系数最高。其中,珠海市和深圳市以人工海岸线和基岩海岸线居多; 区内港口、房地产和旅游业等的开发促进了人工海岸线的增长,而大量基岩海岸线的存在意味着海洋资源开发仍有可观的

未来。广州、江门、惠州等市的海岸线系数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由于海岸带资源丰富且便于开发,自然环境适宜生活、生产,相关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6 耕地资源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耕地面积为7 820.59 km2。其中以水田为主要耕地类型,面积为5 934.17 km2,占耕地面积的75.88%; 旱地为952.84 km2,占耕地面积的12.18%; 水浇地为933.58 km2,占耕地面积的11.94%。区内耕地资源在江门市、惠州市和肇庆市分布居多,面积合计达到了5 768.61 km2,共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3.76%(图5)。而广州市、佛山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和深圳市的耕地分布面积依次减少。总体而言,调查区耕地面积总量少,并大多为水田; 补充耕地难度较大,存在占优补劣、占近补远现象; 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不可避免地仍会继续减少一定数量的耕地。

图5

图5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耕地现状遥感解译统计

Fig.5   Statistics of the farmland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2.7 园地资源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园地面积为4 956.79 km2。其中以果园为主要园地类型,面积为4 688.95 km2,占园地面积的94.60%; 其他园地面积为260.33 km2,占园地面积的5.25%; 茶园面积仅7.50 km2,占园地面积的0.15%。区内园地资源集中分布在惠州市和广州市,分别为1 467.94 km2和1 348.67 km2,2市合计占全区园地面积的56.82%; 其次为肇庆市,园地面积为813.29 km2,东莞市为409.72 km2,江门市为339.07 km2(图6)。

图6

图6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园地现状遥感解译统计

Fig.6   Statistics of the garden plo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2.8 红树林湿地资源的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红树林总面积为3 575.00 hm2,主要分布在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和江门等市。 其中惠州市、珠海市和江门市的红树林面积排在前3位,分别为: 1 064.98 hm2,910.32 hm2和593.63 hm2(表2)。红树林湿地是调查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面积越大,相关的海岸线越长,旅游资源和开发潜力越丰富。建议在大湾区综合规划过程中,予以适当利用。随着围海养殖、海洋捕捞和路桥工程建设的发展,该区的红树林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03年至今,保护红树林资源受到重视,全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分别是深圳福田保护区和湛江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珠海淇澳保护区。红树林的面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目前,调查区内仅在深圳市和珠海市设有保护区,应进一步加强区内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7-8,12-17]

表2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红树林面积统计

Tab.2  Statistics of the mangrove wetland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hm2)

市域区县红树林面积
东莞市东莞市53.71
番禺区72.88
广州市南沙区244.95
黄浦区7.28
惠州市惠东县39.35
台山市1 025.63
江门市恩平市148.57
新会区143.15
电白县301.91
深圳市宝安区102.66
龙岗区27.78
阳东县369.07
中山市中山市127.74
珠海市斗门市129.53
金湾区250.37
香洲区530.4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9 土地荒漠化遥感调查

2015年调查区荒漠化面积为396.80 km2。其中以工矿型荒漠化为主要类型,面积达211.26 km2,占荒漠化面积的53.24%; 其次是水蚀荒漠化,面积为185.51 km2,占荒漠化面积的46.75%; 沙质荒漠化和盐碱质荒漠化基本没有。荒漠化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为肇庆市、惠州市、江门市和广州市,4个市的荒漠化面积共占大湾区荒漠化总面积的89.28%(图7)。大部分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炸山采石、修路等情况,主要分布在城镇周围的低山丘陵地段。这些地段多由于剥离山体,开采建材石料等非金属矿,破坏了植被,形成了类似荒漠化的景观,故其空间分布与矿产地分布关系密切。

图7

图7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荒漠化现状遥感解译统计

Fig.7   Statistics of the desertified land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3 综合分析

为了进行细致地区域植被覆盖度分析、区域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调查区各个遥感调查因子及收集到的非空间数据都被离散化成规则的网格,各种分析评价都是在网格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个小网格为边长5 km的正方形,其面积为25 km2。通过GIS空间统计得到每个网格内不同因子类型比例。

3.1 区域植被覆盖度分析

植被覆盖度(plant cover index,PCI)是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特定区域各种植被所占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度量。采用中国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制定的计算方法,即

PCI=(0.5S林地+0.3S草地+0.2S农田)/S

式中S为研究区面积,各不同地类以下角标区分。林地(S林地)可划分为有林地(S有林地)、灌木林地(S灌木林)和疏林地(S疏林),即

S林地=0.6S有林地+0.25S灌木林+0.15S疏林

草地(S草地)按覆盖度的高低可划分为高覆盖草地(S高草)、中覆盖草地(S中草)和低覆盖草地(S低草)3种类型,即

S草地=0.6S高草+0.3S中草+0.1S低草

农田(S农田)按土地利用方式可划分为水田(S水田)和旱田(S旱田),即

S农田=0.7S水田+0.3S旱田

图8为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植被覆盖度。

图8

图8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植被覆盖度

Fig.8   PCI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图8可知,区内肇庆市的植被覆盖度最好,而惠州市、江门市的西北部、佛山市的西南部及中山市的西南部植被覆盖度次之。由此项指标可知,肇庆市和惠州市生态环境最好,江门市次之,佛山市东部、中山市北部、深圳市和东莞市生态环境较差。

3.2 区域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

城市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压力最大的区域。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以生态承载力为支撑。生态承载力是描述限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常用指标,通常表述为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及环境承载力等,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可持续养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以及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是判断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承载力的重要依据[19,20,21,22,23,24]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解废物并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是生产已知人口做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耗的空间测度问题,即

EF=N·ef=N(rici/pi)

式中: i为消费商品的类别; p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ci为第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 ri为均衡因子; N为人口数; ef为人均生态足迹; EF为总生态足迹。

土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的供给)是指区域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反映在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土地资源能供给的最大人口数量。不同国家或地区某类生物生产面积所代表的区域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来校正。同时,生态承载力计算时需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因此,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ec=j=15ajrjyj
EC=N·ec=N(j=15ajrjyj)

式中: EC为区域总人口的生态足迹供给,m2; ec为人均生态足迹供给,m2/人; ajj类型生物生产性土地人均拥有面积,j=1,2,3,4,5; yj为产量因子。

因为单位面积耕地、水域、草地和林地等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为了使计算结果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标准,有必要在每种类型生物生产面积前乘以一个均衡因子(权重),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面积。在计算生态足迹的供给(生态承载力)时,不同国家或地区同类生物生产土地的实际面积是不能直接对比的,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类生物生产面积所代表的平均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来表示。产量因子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型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本文选取的因子有: 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其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系数分别为: ①均衡因子: 耕地2.8、草地0.5、林地1.1、水域0.36、建筑用地2.8; ②产量因子: 耕地2.19、草地0.19、林地0.91、水域1、建筑用地2.19。

数据显示,2015年调查区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413 6 hm2/人。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用地后,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64 hm2/人。

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表明,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是影响城市足迹大小的关键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态足迹普遍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态足迹要高。这说明生态足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所占用的生态足迹面积也越大。图9为调查区2015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图9

图9   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生态足迹供给分析

Fig.9   Stat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5


图9可知,广州市的海珠区、天河区、黄浦区、番禺区和白云区的西北部,佛山市的南海区、禅城区和顺德区,东莞市北部,深圳市的宝安区、南山区、罗湖区、福田区及龙岗区西北部,惠州市的惠阳区、惠东县西部,中山市,江门市的江海区及珠海市的香洲区人均生态承载力数值较高。由此可见上述地区区域承载力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低,建议比较各地区位优势、资源分布情况,区域统筹,分类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和绿色发展。

4 结论与讨论

采用3S技术,以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所用的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在总结并制定不同类型海岸线、红树林生物海滩的遥感解译标志和提取原则等工作基础上,基本查明了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然资源的分布现状。

1)2015年调查区林地面积为28 011.22 km2,以有林地为主,灌木林次之; 总体表现出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特点。肇庆市的植被覆盖度最好,其次是惠州市,江门市的西北部、佛山市的西南部及中山市的西南部植被覆盖度次之。区内草地资源在各类自然资源中处于弱势地位,总面积仅326.24 km2,多位于山高坡陡的地段,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偏少。建议在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林地草地的生态功能,以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调查区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2015年面积为5 266.02 km2,以坑塘水面、河流水面为主; 经历了长时间的破碎化发展过程,河流片断化,坑塘萎缩,建设用地侵占水体。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心在西部。建议加强区域协调,建立互联互通的多水源联合供水格局,促进水资源的均衡开发和利用。调查可知,2015年调查区湿地面积为8 649.87 km2,以人工湿地、近海及海岸湿地和河流湿地为主,集中分布在江门市、珠海市和佛山市。以天然湿地大幅减少为特征。建议在大湾区开发过程中,注重水土保护,控制环境污染,防止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调查区耕地总量偏少,2015年耕地面积为7 820.59 km2,以水田为主,主要分布在江门市、惠州市和肇庆市; 园地面积为4 956.79 km2,其中以果园为主。应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绿色农业。

4)2015年调查区大陆海岸线为1 512.18 km,以人工海岸线为主; 其中珠海市、深圳市海岸线系数最大。海岸线长度的确定对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进行海洋经济活动、发展海岸带有重要作用。基岩海岸线越长,则海湾就越多,深港、良港就越多。生物海岸线(包括红树林海岸线和珊瑚礁海岸线)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型长度越长,则旅游资源越丰富。砂砾质海岸线长度决定了沙滩的丰富程度,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滨海的旅游、房地产业的可开发量。砂砾质海岸线还和砂质矿产密切相关,蕴藏了丰富的石英砂、锆钛矿等,此类海岸线越长则上述矿藏越多。淤泥质海岸线则可用于水产养殖,其长度对发展海洋养殖业有重大作用。

5)2015年调查区荒漠化面积为396.80 km2,以工矿型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为主; 沙质荒漠化和盐碱质荒漠化基本没有。多数荒漠化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开山采石、修路等现象,建议做好自然资源空间规划,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

6)广州市的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区和白云区的西北部,佛山市的南海区、禅城区和顺德区,东莞市北部,深圳市的宝安区、南山区、罗湖区、福田区及龙岗区西北部,惠州市的惠阳区、惠东县西部,中山市,江门市的江海区及珠海市的香洲区人均生态承载力数值较高。建议比较各地区位优势、资源分布情况,区域统筹,分类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和绿色发展。

志谢: 本文是广东区自然资源更新调查子项目的部分成果。在项目工作和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方洪宾、聂洪峰、邢宇、孙永军、范景辉、邵日涛、关刚、杨晶晶、王徐凡、张涛、张春虎和王珊珊等多位同志的帮助,在此谨表谢忱。

参考文献

李金发, 王昆 , .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Z]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7.

[本文引用: 1]

Li J F, Wang K , et al.

The atla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Z]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2017.

[本文引用: 1]

孙伟富, 马毅, 张杰 , .

不同类型海岸线遥感解译标志建立和提取方法研究

[J].测绘通报.2011(3):41-44.

URL     [本文引用: 1]

传统的海岸线现场测量方式费时费力,且个别地区难以到达,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海岸线的获取提供了重要手段,可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应用SPOT5影像,通过野外实地踏勘获取的现场资料及经验,分析各种海岸类型在影像中的特征,从颜色、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海岸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提出基岩岸线、砂质岸线、粉砂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和人工岸线的提取原则。经与实测岸线对比,海岸线解译标志和提取原则获取的海岸线在细节上更加合理、准确。

Sun W F, Ma Y, Zhang J , et al.

Study of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keys and extraction technique of different types of shoreline

[J].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1(3):41-44.

[本文引用: 1]

赵玉灵, 聂红峰, 杨金中 . 中国沿海经济区带海岸线、潮滩与湿地遥感监测研究[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3.

Zhao Y L, Nie H F, Yang J Z. Research and Dynamic Monitoring on the Coastline,Tidal Flat and Wetland of China’s Coastal Economic Belt[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3.

王忠蕾, 张训华 .

基于RS的海岸线动态监测研究进展

[J]. 海洋地质动态. 2009,25(4):1-7.

DOI:10.3969/j.issn.1009-2722.2009.04.001      URL    

海岸线是指海水面与陆地接触的分界线,它随潮水的涨落而变动位置。海岸线的变迁受海岸侵蚀、 海平面升降、海岸淤积等因素的影响,海岸线动态监测对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岸线变迁的研究进展,总 结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岸线的数据选取、技术方法等问题。

Wang Z L, Zhang X H .

Research progress of coastline dynamic mo-nitoring based on RS

[J]. Marine Geology Letters. 2009,25(4):1-7.

赵玉灵 .

近30年来我国海岸线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

[J]. 国土资源遥感. 2010,22(s1):174-177.doi: 10.6046/gtzyyg.2010.s1.37.

URL    

采用Landsat MSS、TM、ETM和CBERS-02星CCD遥感数据,并结合地形图、潮汐表等非遥感数据,对我国海岸线进行了遥感调查与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海岸类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经济区淤泥质海岸、沙砾质海岸、基岩海岸和人工海岸4种海岸类型均有分布,从福建与浙江交界部位开始有生物海岸(主要是红树林)出现,并且越往南红树林的种类越多,分布面积逐渐增大,这主要与红树林的生长习性密切相关。海岸线的总长度有逐年缩短趋势,部分海岸线类型发生了转变,如淤泥质海岸转变成人工海岸等。人工海岸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走势。绝大多数岸线段在向海推进,只有局部岸段呈减退状态。

Zhao Y L .

Dynamic monitoring on the mainland coastline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0,22(s1):174-177.doi: 10.6046/gtzyyg.2010.s1.37.

赵玉灵 .

珠江口地区近30年海岸线与红树林湿地遥感动态监测

[J]. 国土资源遥感. 2010,22(s1):178-184.doi: 10.6046/gtzyyg.2010.s1.38.

Zhao Y L .

The remote sensing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evolution of shoreline and mangrove wetlands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in the Past 30 years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0,22(s1):178-184.doi: 10.6046/gtzyyg.2010.s1.38.

赵玉灵 .

近30年来中国大陆海岸线与潮滩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

[C]//刘兆军, 徐鹏,王小勇.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4: 1810-1815.

[本文引用: 1]

Zhao Y L.

Dynamic monitoring on the mainland coastline and tidal flat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C]//Liu Z J, Xu P,Wang X Y.19th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of China.Beijing:China Astronautic Publishing House, 2014: 1810-1815.

[本文引用: 1]

刘善伟, 张杰, 马毅 , .

遥感与DEM相结合的海岸线高精度提取方法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26(5):613-618.

URL     [本文引用: 1]

针对海岸线现场测量难度大、施测周期长等问题,研究了应用高分辨 率卫星遥感影像和DEM数据提取海岸线的技术方法。以SPOT 5融合影像为例,给出了基岩、砾石、砂质、人工4种类型海岸线的解译标志建立方法和提取原则,其中砂质岸线的提取须对影像做拉伸处理;针对纯遥感手段提取 海岸线的不足,提出结合精细DEM数据提取海岸线的几种方式,分析了基于砂质岸线解译标志提取海岸线高程精度的可靠性,并给出了结合DEM数据提取基岩岸 线的应用实例。通过应用海岸线现场测量结果开展精度验证,海岸线提取结果的定位精度优于5m,可满足1:10 000比例尺的制图精度要求。

Liu S W, Zhang J, Ma Y , et al.

Coastline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DEM

[J].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1,26(5):613-618.

[本文引用: 1]

高珊, 傅命佐, 马安青 .

3S技术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J].海洋湖沼通报, 2009(4):110-122.

DOI:10.3969/j.issn.1003-6482.2009.04.014      URL    

本文首先结合GPS、RS、GIS技术的特点,分别阐述了它们在海岸带调查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即如何利用GPS实现岸线定位和剖面地形测量;如何利用RS技术实现海岸线提取、海岸带地表形态观察与分类、岸滩冲淤动态调查;以及如何建立海岸带空间数据模型,从而在GIS中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接着根据3S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述了3S集成技术,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Gao S, Fu M Z, Ma A Q . The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ies in coastal zone survey[J].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9(4):110-122.

于彩霞, 王家耀, 许军 , ,

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4,31(3):305-309.

Yu C X, Wang J Y, Xu J , et al.

Advance of coastline extraction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31(3):305-309.

刘凯, 黎夏, 王树功 , .

珠江口近20年红树林湿地的遥感动态监测

[J]. 热带地理. 2005,25(2):111-116.

Liu K, Li X , et al.Wang S G.

Monitoring of the changes of mangrove wetland around the Zhujiang Estuar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by remote sensing

[J]. Tropical Geography. 2005,25(2):111-116.

王树功, 黎夏, 周永章 , .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变化及调控对策研究

[J]. 湿地科学. 2005,3(1):13-20.

[本文引用: 1]

Wang S G, Li X, Zhou Y Z , et al.

The changes of mangrove wetland ecosystem and controll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Qi’ao Island

[J]. Wetland Science. 2005,3(1):13-20.

[本文引用: 1]

于祥, 赵冬至, 张丰收 .

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海洋环境科学. 2005,24(1):76-80.

DOI:10.3969/j.issn.1007-6336.2005.01.020      URL    

遥感技术是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关键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航空图像、陆地卫星、SPOT卫星和几种雷达卫星数据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叙述了经验分类法、波段组合法、植被指数法和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的各种地学分析法在探测红树林的生态学指标包括面积、分布范围、类内区分和类外区分以及动态变化等的应用和精度对比情况,另外,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综合应用的优势以及红树林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Yu X, Zhao D Z, Zhang F S .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mangrove ecological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J].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24(1):76-80.

黎夏, 刘凯, 王树功 .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

[J]. 地理学报. 2006,61(1):26-34.

Li X, Liu K, Wang S G .

Mangrove wetland change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using remote sensing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61(1):26-34.

赵玉灵 .

南部沿海地区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广东区)项目2016年度成果报告[R]

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6.

Zhao Y L .

The Report Research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5[R]

Beijing:China Gological Survey, 2016.

赵玉灵 .

近40年来伶仃洋海岸线与红树林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

[J]. 国土资源遥感, 2017,29(1):136-142.doi: 10.6046/gtzyyg.2017.01.21.

URL    

通过对1978—2014年的5期遥感影像和地理地形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实地调查验证,得出了伶仃洋海岸线和红树林湿地时空分布演变的趋势。总体而言,海岸线的总长度逐年增加,其中人工海岸线长度也是逐年增加的,2014年人工海岸线长度占总岸线长度的73.3%。全区岸线主要为向海推进海岸,东、西两岸海岸线的推进又各有特点。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总面积整体上在减少,但2003—2014年间由于红树林保护力度的增加,红树林湿地面积有所回升。海岸线变迁和红树林湿地演变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筑堤围垸、围海造地、建设用地增加等。研究获得的成果数据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数据。

Zhao Y L .

Remote sensing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shoreline and the mangrove wetland in the Lingdingyang Estuary in the past 40 years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7,29(1):136-142.doi: 10.6046/gtzyyg.2017.01.21.

广东省统计局. 广东省统计年鉴2015[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本文引用: 1]

Guang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 Guang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5[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5.

[本文引用: 1]

郑晖, 石培基, 何娟娟 .

甘肃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27(10):13-18.

Zheng H, Shi P J, He J J .

The dynamic analysis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pacity of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27(10):13-18.

郭秀锐, 杨居荣, 毛显强 .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地理研究. 2003,22(5):654-663.

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3.05.014      URL     [本文引用: 1]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城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 ,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本文以广州市为案例 ,估算 2 0 0 0年广州市的生态足迹 ,并分析了1 995~ 2 0 0 0年间广州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2 0 0 0年广州市生态足迹为 2 5ha/人 ,当地生态承载力为 0 2ha/人 ,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 1 2倍半 ;近 5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 ,但人均生态足迹略有上升。这说明广州市总体上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但今后仍需注重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 ,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 ,减少其生态足迹 ,逐步迈向生态城市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Guo X R, Yang J R, Mao X Q .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3,22(5):654-663.

[本文引用: 1]

李翔, 许兆义, 孟伟 .

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15(2):3-7.

[本文引用: 1]

Li X, Xu Z Y, Meng W .

Research on urba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05,15(2):3-7.

[本文引用: 1]

谷文明, 刘瑞楠, 徐太海 .

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34(1):149-152.

DOI:10.3969/j.issn.1673-1212.2009.01.040      URL     [本文引用: 1]

生态足迹供给模型是定量计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有效工具.对黑龙江 省鹤岗市、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以及四川省泸州市规划实施前后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鹤岗市与奈曼旗生态足迹供给水平较高,人均生态足 迹供给在2.5 ha左右,均高于1.5 ha的国内生态足迹和2.2 ha的全球生态足迹平均水平.泸州市生态足迹供给约为0.508 ha,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属弱可持续.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存在较大差异,还需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才能使生态足迹供给模型 更有效、更科学地利用到生态承载能力评价当中.

Gu W M, Liu R N, Xu T H .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supply model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09,34(1):149-152.

[本文引用: 1]

向芸芸, 蒙吉军 .

生态承载力研究和应用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2012,31(11):2958-2965.

[本文引用: 1]

Xiang Y Y, Meng J J .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2,31(11):2958-2965.

[本文引用: 1]

曾敏 .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时空评价与预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引用: 1]

Zeng M .

Spatio-temporal Evaluation and Forecasting of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in Bohai-Bay Region

[D].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2006.

[本文引用: 1]

/

京ICP备05055290号-2
版权所有 © 2015 《自然资源遥感》编辑部
地址:北京学院路31号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291/62060292 E-mail:zrzyyg@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