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 质条件 | 生态地质要素 | 不脆弱 | 轻度脆弱 | 中度脆弱 | 高度脆弱 | 极脆弱 | 地形地貌 | 坡度/(°) | <8 | [8,15) | [15,25) | [25,35] | >35 | 沟壑密度/(km·km-2) | [0,1.09) | [1.09,1.69) | [1.69,2.09) | [2.09,2.58) | [2.58,4.05] | 地质环境 | 地层岩性 | Q,N2Q1x | KEl,K1-2x,K1f, J | T3bd,T3bg,T3dq, T3bn | $\rlap{—}C$2,Pt3lg,Zg | P2y,C2h,D,S,Z$\rlap{—}C$d, 玄武岩,花岗岩,闪长岩 | 地质建造 | 第四纪陆相松散堆积建造 | 新近纪陆相碎屑岩建造、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碎屑岩建造、三叠纪陆相碎屑岩建造 | 二叠纪陆相基性岩建造、青白口纪基性岩建造 | 三叠纪陆相中酸性岩建造、前寒武纪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前寒武纪中酸性岩建造 | 震旦纪-二叠纪海相-海陆过度陆相碳酸盐岩建造 | 地质灾害易发性 | 不易发区 | 低易发区 | 中易发区 | 高易发区 | 极易发区 | 土壤 | 土壤类型 | 水稻土 | 红壤 | 棕壤、暗棕壤、黄棕壤 | 紫色土 | 石灰土、黑毡土 | 成土母质 | 第四纪冲洪积风化物、新近纪泥岩类风化物 | 侏罗纪-白垩泥岩类风化物、三叠纪砂岩类风化物 | 三叠纪中性岩类风化物、二叠纪基性岩类风化物、三叠纪基性岩类风化物、震旦纪-二叠纪碳酸盐岩类风化物、寒武纪泥岩类风化物、前寒武纪基性岩类风化物 | 三叠纪泥质变质类风化物 | 三叠纪酸性岩类风化物、前寒武纪酸性岩类风化物 | 土壤侵蚀强度 | 微度 | 轻度 | 中度 | 强烈 | 极强烈、剧烈 | 生态 | 生态系统类型 | 森林生态系统 | 湿地生态系统 | 草地生态系统 | 农田生态系统 | 城镇生态系统 | 人口密度/(人·km-2) | <70.98 | 70.98~190.66 | 190.66~345.51 | 345.51~547.32 | >547.32 | 分级赋值(C) | 1 | 3 | 5 | 7 | 9 | 分级标准(SS) | [1.0,2.0) | [2.0,4.0) | [4.0,6.0) | [6.0,8.0] | >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