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应用——以北京2022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例
马晓雪, 焦润成, 曹颖, 南赟, 王晟宇, 郭学飞, 赵丹凝, 闫驰, 倪璇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geological hazards in maj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the Yanqing competition area of the 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
MA Xiaoxue, JIAO Runcheng, CAO Ying, NAN Yun, WANG Shengyu, GUO Xuefei, ZHAO Danning, YAN Chi, NI Xuan
表1 研究区数据源及选用设备一览表
Tab.1 List of data sources and selected equipment in the study area
影像类型 时相 空间分辨率/m 作用
光学影像(BJ-2) 2020年10月—2022年3月 0.8 具有大面积重复观测的特点,可对赛区泥石流物源冲淤、威胁对象等变化监测
无人机影像 2019年 0.05 影像空间分辨率更高,是卫星光学影像的有效补充,能够实现重点区域的精细化监测
雷达影像(Sentinel-1) 2021年1月—2022年2月 5×20 能够捕捉缓慢形变信息,可实现赛区人工构筑物和物源稳定性以及开挖区和填方区的形变监测
设备类型 型号 精度/cm 作用
三维激光扫描仪 Optech Polaris(架站式) 1 精度高,可实现斜坡类灾害的高精度形变监测
GeoSLAM(手持式) 1~3 体积小、重量轻、不受架站条件限制,在泥石流沟内等复杂环境中可快速获取数据
边坡雷达 S-SAR <0.1 具有全天候、连续性的实时在线监测功能,可实现边坡的实时监测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