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高铁对河北沿线城市影响的遥感监测分析
Analyzing impact of the Beijing-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on cities along the Hebei sect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通讯作者: 邬明权(1983-),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与可持续遥感。Email:wumq@aircas.ac.cn。
责任编辑: 陈庆
收稿日期: 2024-03-31 修回日期: 2024-10-13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4-03-31 Revised: 2024-10-13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苏博雄(200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Email:
目前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尚不明确,以往基于遥感数据的高速铁路影响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针对这一现状,文章以京广高铁河北段沿线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铁城市发展影响遥感监测方法。首先构建表征城市发展变化的参数指标体系; 然后利用多源、多尺度遥感数据,监测京广高铁开通前后研究区(河北省内4座已开通高铁城市)内各指标的时空变化; 最后选取研究区毗邻的4座未通高铁的城市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模型量化分析高铁对河北4市的影响。研究发现: ①京广高铁河北段沿线4市在2005—2020年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平均每年扩张2.00%; ②高铁建设会显著影响城市的扩张方向,且这种影响与二者的空间关系有关; ③与未通高铁的4市相比,京广高铁的开通降低了沿线4市城区面积的扩张速度。
关键词:
At present, the impacts of high-speed railways (HSRs) on cities along rail lines remain unclear. Previous analyses of these impact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focused primarily on qualitative assessment. Given thi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ebei section of the Beijing-Guangzhou HSR and introduced a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based method that integrat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HSR on urban development. First,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parameter index system used to characterize urban development changes. Then, multi-source and multi-scale remote sensing data were employed to monitor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se indi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Beijing-Guangzhou HSR within this study area. Finally, four cities that were adjacent to the study area but lacked available HSRs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model, this study quantified the impacts of HSRs on four cities along the Hebei se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ur cities along the Hebei section of the Beijing-Guangzhou HSR saw a rapid expansion in the construction land between 2005 and 2020, with an average annual expansion rate of 2.00%. The HSR construction exert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irection of urban expansion, with the impact related to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Compared to the four citi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of the Beijing-Guangzhou HSR has slowed down the expansion rates of urban areas in the four cities along the line.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苏博雄, 邬明权, 牛铮, 陈方, 黄文江.
SU Boxiong, WU Mingquan, NIU Zheng, CHEN Fang, HUANG Wenjiang.
0 引言
现有关于高速铁路对区域影响的研究主要从可达性与社会经济2个方向入手[5]。前者通过度量高速铁路对区域通达程度的影响来评估高速铁路对区域时空关系的影响[6
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与夜间灯光数据,以京广高铁河北段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高铁开通对沿线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标包括: ①基于遥感数据构建高铁开通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监测指标体系; ②提取对比京广高铁河北段沿线中小城市在京广高铁开通前后各指标体系的时空变化特征; ③选取与研究区毗邻的4个未通高铁的城市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模型量化分析高铁对河北4市城区面积的影响。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1.1 研究区概况
图1
图1
京广高铁河北段4市与邻近对照城市地理位置
Fig.1
Location of the four cities in the Hebei section of the Beijing-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and neighboring comparison cities
表1 研究区8座城市城区行政区范围
Tab.1
分组 | 所在地级市 | 城区范围 | 高速铁路通车时间 | 所属省份 |
---|---|---|---|---|
实验组 | 保定市 | 满城区、徐水区、清苑区、莲池区、竞秀区 | 2012年12月26日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新华区、长安区、裕华区、桥西区、栾城区、鹿泉区、正定县、藁城区 | |||
邢台市 | 襄都区、任泽区、南和区、信都区 | |||
邯郸市 | 丛台区、肥乡区、邯山区、复兴区 | |||
对照组 | 濮阳市 | 华龙区、濮阳县 | 2022年6月20日 | 河南省 |
聊城市 | 东昌府区① | 2023年12月8日 | ||
菏泽市 | 牡丹区、定陶区 | 2021年12月26日 | 山东省 | |
济宁市 | 任城区 | 2021年12月26日 |
①聊城市下辖有东昌府区与荏平区,但由于荏平区城区并未与主城区东昌府区接壤,因此本文研究区只包括东昌府区。
1.2 数据概况
表2 卫星影像使用情况
Tab.2
地级市 | 2005年 | 2009年 | 2013年 | 2017年 | 2020年 |
---|---|---|---|---|---|
保定 | √① | 2011*② | √ | 2018* | √ |
石家庄 | √ | √ | √ | 2018* | √ |
邢台 | Landsat③ | 2008* | √ | √ | √ |
邯郸 | Landsat | 2008* | √ | √ | √ |
聊城 | Landsat | Landsat | √ | √ | √ |
濮阳 | Landsat | 2010* | 2014* | √ | √ |
菏泽 | Landsat | Landsat | √ | √ | √ |
济宁 | Landsat | √ | √ | √ | 2019* |
①√表示完全符合研究要求; ②2011*表示无对应列年份的高分影像,使用邻近的2011年的高分影像代替; ③Landsat表示利用Yang等[
以2005—2020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仲晓雅等[27]研发的1 km分辨率类EANTLI夜间灯光数据集作为夜间灯光数据来源。该数据基于DMSP/OLS第4版非辐射定标夜间年平均灯光数据和NPP/VIIRS月度数据进行预处理、校正、融合得到,针对2种不同数据做了可对比性校正,符合本文研究需要。
其他数据包括全国行政区划数据以及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3省的历年统计年鉴。
2 研究方法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以京广高铁沿线河北4市为研究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高铁开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具体流程包括: ①构建高铁影响定量监测指标体系,具体为基于高铁沿线4市城区的用地分类结果得到建设用地的扩张强度与速率、建设用地重心迁移距离,基于夜间灯光影像得到城区扩张方向性指数; ②提取研究区4市城区范围; ③提取并监测研究区各指标参数,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 ④选取邻近的未通高铁的4座城市作为对照组,计算城区扩张方向性指数,再利用DID模型量化评估高铁通车对沿线城市城区面积变化的影响。
2.1 指标体系构建
利用土地利用、夜间灯光2大类数据构建遥感监测指标体系: 基于研究区各年份各类型的土地分布情况,计算用地扩张速率和强度、建筑物重心迁移距离;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区范围,并计算城区扩张方向性指数。各指标含义和选取依据见表3。
表3 高铁开通对城市发展影响遥感指标体系构建
Tab.3
指标计算基础 | 指标参数 | 意义 |
---|---|---|
土地利用数据 | 用地扩张速率 | 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类型土地变化情况 |
用地扩张强度 | 反映一段时期内各类型土地平均每年的变化情况 | |
建设用地重心迁 移距离 | 反映城市建设用地重心迁移情况 | |
夜间灯光数据 | 城区扩张方向性 指数 | 反映城区向不同方向扩张的集中程度 |
2.2 指标参数提取
2.2.1 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及指标计算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计算用地扩张速率V、用地扩张强度R和建设用地重心迁移距离D,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 U1和U2分别为t1和t2时期城区面积; T为时间间隔;
2.2.2 城区扩张方向性指数
1)研究区城区提取。目前关于城区范围并没有明晰的界定[29],不同学者基于各自研究目的不同而对城区的界定有所差异,本文定义所研究的城区范围是: 与主城区毗邻的所有行政辖区内建筑物集中、夜间灯光连续的最大区域。
选取城区样本,将样本所在的夜间灯光值的统计值分别作为阈值提取城市范围,通过与土地分类数据中的建筑物区域对比,发现以标准差作为阈值划定的城区范围内,建筑物分布最集中(图2)。以石家庄市为例,目视选取城区样本点130个,标准差提取得到的城区范围精度最高,约95.4%的样本落在提取城区范围内,因此,选取统计样本的标准差作为建成区的提取阈值。
图2
图2
以不同统计值作为阈值提取城区范围结果
Fig.2
Results of urban area extraction using different statistical values as thresholds
2)城区扩张方向性指数计算。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统计研究区城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方向上的扩张情况,并计算方向性指数,公式为:
式中: A为某城市的方向性指数;
2.2.3 DID模型
DID模型是计量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30],常被用于政策实施的评估中,其主要思想是采用未受政策影响的个体作为对照组,受政策影响的个体作为实验组,通过2类个体在事件发生前后相关参数的变化来量化评估政策本身的影响。本研究利用DID模型,在前述方法所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评估高铁开通对沿线4市的影响。
传统DID是广义DID模型的一个特殊形式,主要区别在于其只有2个时间点,即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用t=1和t=2表示,回归方程为:
式中: i为城市序号;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与精度评价
表4 研究区土地分类精度
Tab.4
年份 | 高分卫星影像/景 | 准确率/% | Kappa系数 |
---|---|---|---|
2005年 | 2 | 92.103 | 0.854 |
2009年 | 6 | 91.296 | 0.892 |
2013年 | 7 | 97.182 | 0.964 |
2017年 | 8 | 97.202 | 0.973 |
2020年 | 8 | 97.940 | 0.962 |
图3
图3
石家庄市城区用地类型分类结果
Fig.3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land use types in Shijiazhuang urban area
表5 石家庄市城区各类型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Tab.5
年份 | 建设用地 | 林草用地 | 耕地 | 水体 | 裸地 |
---|---|---|---|---|---|
2005年 | 554.89 | 228.67 | 1 497.07 | 23.34 | 4.08 |
2009年 | 599.21 | 237.74 | 1 429.67 | 25.20 | 3.61 |
2013年 | 609.36 | 354.15 | 1 298.96 | 30.00 | 2.08 |
2018年 | 835.41 | 258.75 | 1 164.59 | 33.21 | 2.51 |
2020年 | 774.83 | 387.03 | 1 093.33 | 36.10 | 4.44 |
3.2 土地利用相关指数变化情况
表6展示了高铁沿线4市城区范围内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与强度,为表达简便,将5组年份分为4个时期,分别用T1—T4表示; 图4展示了高铁建设前后沿线4市城区的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分布及其高铁站位置。由表6和图4可知,4座城市在土地利用情况方面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保定、邢台、邯郸这3座城市的扩张变化有相近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建设用地扩张速率与强度的峰值出现在高铁通车前的同一时期,而石家庄市的扩张强度峰值出现在高铁通车后。在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方面,除石家庄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峰值(从2009—2013年的0.42%/a上升至2013—2018年的7.4%/a)出现在京广高铁开通后的第一个统计时期(2013—2017年)外,其他3市城区的建设用地的扩张强度峰值(保定市由1.67%/a提高至4.00%/a,邢台市由2.25%/a提高至5.37%/a,邯郸市由0.74%/a提高至2.95%/a)均出现在高铁开通以前的第一个统计时期内(2009—2012年)。
表6 高铁沿线4市城区扩张速率与扩张强度
Tab.6
城市 | 类型 | V/(km2·a-1) | R/(%·a-1) | ||||||
---|---|---|---|---|---|---|---|---|---|
T1 | T2 | T3 | T4 | T1 | T2 | T3 | T4 | ||
建设用地 | 11.080 | 2.536 | 45.210 | -30.291 | 0.020 0 | 0.004 2 | 0.074 2 | -0.036 3 | |
林草用地 | 2.267 | 29.103 | -19.081 | 64.140 | 0.009 9 | 0.122 4 | -0.053 9 | 0.247 9 | |
石家庄 | 耕地 | -16.851 | -32.677 | -26.875 | -35.631 | -0.011 3 | -0.022 9 | -0.020 7 | -0.030 6 |
水体 | 0.464 | 1.200 | 0.642 | 1.446 | 0.019 9 | 0.047 6 | 0.021 4 | 0.043 5 | |
裸地 | -0.118 | -0.383 | 0.086 | 0.967 | -0.028 9 | -0.106 2 | 0.041 3 | 0.386 0 | |
建设用地 | 6.970 | 18.337 | 18.428 | -5.385 | 0.016 7 | 0.040 0 | 0.037 2 | -0.009 2 | |
林草用地 | 14.282 | 8.452 | -75.213 | 209.186 | 0.044 0 | 0.020 6 | -0.176 2 | 4.117 0 | |
保定 | 耕地 | -21.887 | -25.867 | -11.311 | -33.231 | -0.015 0 | -0.019 5 | -0.008 9 | -0.027 3 |
水体 | 0.960 | -0.854 | -1.006 | 1.501 | 0.119 8 | -0.062 0 | -0.083 4 | 0.213 5 | |
裸地 | -0.029 | -0.187 | 0.022 | 0.496 | -0.017 0 | -0.122 1 | 0.018 6 | 0.391 5 | |
建设用地 | 6.362 | 16.189 | 1.129 | 5.064 | 0.022 5 | 0.053 7 | 0.003 0 | 0.013 1 | |
林草用地 | 71.906 | 5.923 | 25.032 | 4.877 | 0.075 4 | 0.005 1 | 0.020 9 | 0.003 8 | |
邢台 | 耕地 | -39.563 | -22.341 | -31.744 | -4.909 | -0.030 7 | -0.019 1 | -0.030 0 | -0.005 3 |
水体 | 1.068 | 0.694 | 3.035 | -3.139 | 0.123 9 | 0.058 7 | 0.198 4 | -0.114 4 | |
裸地 | -4.033 | -0.240 | 2.546 | -1.815 | -0.216 6 | -0.036 7 | 0.478 4 | -0.117 0 | |
建设用地 | 2.534 | 7.840 | 7.112 | 6.661 | 0.007 4 | 0.029 5 | 0.023 3 | 0.020 0 | |
林草用地 | 20.297 | 7.419 | 8.745 | 14.973 | 8.039 9 | 0.118 2 | 0.087 6 | 0.111 0 | |
邯郸 | 耕地 | -24.705 | -15.070 | -17.215 | -22.359 | -0.017 8 | -0.015 6 | -0.019 3 | -0.027 2 |
水体 | 0.049 | 0.286 | 1.140 | 0.720 | 0.006 0 | 0.046 2 | 0.149 6 | 0.059 1 | |
裸地 | 0.209 | -0.064 | 0.017 | 0.050 | 0.356 9 | -0.059 8 | 0.023 1 | 0.061 0 |
图4-1
图4-1
高铁沿线4市城区建设用地扩张情况
Fig.4-1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urban areas of the four cities alo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图4-2
图4-2
高铁沿线4市城区建设用地扩张情况
Fig.4-2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urban areas of the four cities alo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根据土地利用情况绘制出4个时间段的建设用地重心转移路线结果,见图5。石家庄市建设用地重心在2005—2020年间向东北方向迁移1 524 m,最大迁移距离为2 348 m,无明显转移方向。保定市建设用地重心在同期向东南方向迁移1 425 m,总移动4 760 m,前期向西北方向迁移1 096 m,后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邢台市建设用地重心在2005—2020年间整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4 600 m,最大转移距离为6 515 m,主要向高铁线路方向移动,但在2008—2013年和2017—2020年间有小幅度向西移动。邯郸市建设用地重心整体上向东转移,在2005—2020年间向东移动8 340 m,从京广高铁线路西侧转移到东侧。基于土地利用监测结果的重心迁移变化监测发现,在2005—2020年间,4座城市中除石家庄市城区建设用地重心没有显著的迁移方向外,其他3座城市建设用地重心均整体向高铁线路方向迁移。
图5
图5
高铁沿线4市建设用地重心转移路线
Fig.5
Transfer route of construction land focus in the four cities alo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3.3 主城区扩张方向
图6
图6
研究区8座城市城区各方向扩张面积分布(单位:km2)
Fig.6
Distribution of expansion areas in various directions in urban areas of the eight cities in the study area
表7 研究区8座城市城区扩张方向性指数情况
Tab.7
组别 | 城市 | 方向性指数 | 平均值 |
---|---|---|---|
实验组 | 保定 | 3.91 | 6.12 |
石家庄 | 13.37 | ||
邢台 | 2.64 | ||
邯郸 | 4.54 | ||
对照组 | 聊城 | 2.70 | 3.68 |
菏泽 | 3.03 | ||
济宁 | 4.18 | ||
濮阳 | 4.80 |
3.4 DID模型分析结果
以实验组城区面积作为解释变量,控制GDP、人口数和第二产业产值,构建DID模型。变量选取情况见表8,回归结果见表9,表中Diff(T-C)表示在同一时期内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值的差值,DID交互项系数Diff-in-Diff表示事件发生前后差异的再次差分。模型原假设为京广高铁开通对实验组城市的城区面积增速无显著影响(Diff-in-Diff=0)。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交互项的估计系数为-0.278,对应显著性p值为0.022,小于0.05。因此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放缓了实验组4座城市城区面积的扩张速度。相对于未通高铁的对照组,在不加入控制变量时,Diff-in-Diff =-0.132(p=0.080),仅在10%水平上弱显著;纳入控制变量后,仍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系数绝对值扩大并在5%水平上显著(p=0.022),表明结论稳健。综上,与未通高铁的4市相比,京广高铁北段的开通显著减缓了高铁沿线河北4市城区面积的扩张。
表8 DID模型变量选取情况
Tab.8
变量类型 | 名称 | 单位 | 含义 |
---|---|---|---|
因变量 | 城区面积 | km2 | 反映城市城区面积 |
自变量 | 时间 | — | 京广高铁开通前后5个年份 |
控制变量 | GDP | 亿元 | 代表城市经济水平 |
人口数 | 人 | 代表城市规模 | |
第二产业产值 | 亿元 | 弥补夜间灯光无法探测的工业区经济活动 |
表9 京广高铁河北段开通对沿线4市城区面积影响的回归结果
Tab.9
时间 | 组别 | 系数 | 标准误差 | t | p |
---|---|---|---|---|---|
事件发生前 | 对照组(Control) | 0.408 | — | — | — |
实验组(Treated) | 0.571 | — | — | — | |
Diff(T-C) | 0.162 | 0.102 | 1.586 | 0.125 | |
事件发生后 | 对照组(Control) | 0.096 | — | — | — |
实验组(Treated) | -0.020 | — | — | — | |
Diff(T-C) | -0.116 | 0.076 | -1.515 | 0.142 | |
Diff(T-C)(未加入控制变量) | -0.132 | 0.073 | -1.814 | 0.080*① | |
Diff-in-Diff | -0.278 | 0.113 | -2.457 | 0.022** |
①**和*分别代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京广高铁河北段沿线4座城市中,除石家庄市是省会城市外,4座城市的人口、GDP、第二产业产值均在同一量级,在规模上无显著差异,内生性的差异较小。结合上述多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高铁线路与城市主城区的空间关系: 京广高铁在经过石家庄市城区时没有异地新建高铁线路,而是与旧有的京广铁路线重合,高铁线穿石家庄市城区而过; 其他3市均在城区的外侧新修建了高铁线路。因此保定、邢台、邯郸3市在高铁开通前城区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出现峰值,在高铁开通后城区扩张方向主要变为向高铁线一侧,而石家庄市城区的此效应并不明显。
对于市区外围新建高铁线路的城市,高铁对于城市的形态影响更为显著: 在高铁开通前带动城市的方向性建设,在高铁开通后会引导市区向高铁线一侧扩张。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高铁的建成通车放缓了沿线城市城区面积的增速。
本文主要存在如下2点不足: ①本文所选样本城市包括京广高铁沿线4座城市与周边的4座城市,由于我国高铁建设的不断完善,可供选择的未通高铁的对照城市数量稀少,这降低了选择样本城市的随机性; ②DID模型的前提为同趋势假设,因无法得到实验组如果不通高铁时的相关数据导致无法直接检验,只能检验高铁开通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变量变化趋势的趋同,此外,DID模型只能得到高铁开通效应的有效性,并不能得到所验证效应的具体机制,具体的影响程度与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与线路和城市的空间关系有关,在城市外围新建高铁线路可以显著推动城市的更新,同时,高速铁路的影响也存在区域性差异,京广高铁开通后,整体上减缓了河北沿线4市城区面积的增速,这显示了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对城市群内部的调节作用。在我国“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高速铁路网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城市尺度,应根据不同规划目标,结合高速铁路建设运营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合理规划高铁线路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引导城市区域健康合理的发展; 在城市群尺度,高速铁路也是促进形成不同功能城市的有效工具。
4.2 结论
本文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探究了京广高铁河北段沿线4市城区在京广高铁开通前后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所得数据对高速铁路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具体结论如下:
1)根据高分辨卫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发现,2005—2020年间,京广高铁河北段沿线4市整体上建设用地面积均显著增长,土地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和林草用地面积的增加。
2)市区外围新建的高铁线路对城市的扩张方向影响显著,在高铁建设开通前后会引导城区向铁路线一侧扩张,而对沿用旧有铁路线的城市的形态影响不显著。
3)DID模型分析发现,与未通高铁的4个对照组城市相比,有95%的概率可以认为京广高铁的开通引起了河北段沿线4市城区面积增速的放缓。
参考文献
Big infrastructures effects on local developments:The case of Naples Metropolitan Area
[J].
Measuring the unmeasurable:Urban design qualities related to walkability
[J].
高速铁路发展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J].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
[J].
高速铁路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J].
High-speed rail’s influence on urban and regional spatial development:A review
[J].
高速铁路对沿线站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哈大高铁和郑西高铁为例
[J].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tation cities along the line:A case study of Harbin-Dalian high speed railway and Zhengzhou-Xi’an high speed railway
[J].
基于GIS的津保铁路对沿线城市可达性影响分析
[J].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Tianjin-Bao-ding railway on accessibility of adjacent cities based on GIS
[J].
中老泰铁路建设对云南省及沿线国家空间联系格局的影响——基于城市流网络的分析
[J].
The influence of China-Laos-Thailand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spatial relation between cities along the route:Based on city flow network analysis
[J].
Does growth follow the rail?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on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a
[J].
Has high-speed railway promoted spatial equity at different levels? A case study of inland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J].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urban land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economic contact based on GIS:A case study of land transport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
[J].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opening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e case of the Wuhan-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line
[J].
Agglomeration and cross-border infrastructure
[J].
The European high-speed train network:Predicted effects on accessibility patterns
[J].
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效率和空间公平的影响
[J].
The efficiency and spatial equity impacts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 on neighboring cities
[J].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J].
The structural impact of high speed rail upon urban industries in China
[J].
京沪高铁开通对房地产就业的影响——基于DID模型
[J].
Influence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opening on real estate employment:Based on DID model
[J].
中国神黄铁路运煤专线开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J].
Impact of China Shenhuang railway dedicated coal line on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DID model
[J].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的影响——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实证分析
[J].
Impact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economy of cities along the rout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ace economics
[J].
高铁开通与中国农村减贫——来自遥感数据的证据
[J].
High-speed railways and rural poverty:Evidence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J].
Impacts of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on urban agglomerations:Evidence from Kyushu in Japan
[J].
高铁建设对江苏沿线区域发展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J].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long the line of Jiangsu Province:Estimation based on double difference model
[J].
Impacts of high-speed railway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isparity in China
[J].
高速铁路的建设对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研究——以京沪高铁山东段为例
[J].
Study of the effect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the changes of surrounding area land use:Based the high speed railway of Beijing to Shanghai in Shandong Province
[J].
城市交通干线对盐城城市发展影响的空间分析
[J].
Urba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its effects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Yancheng:A spatial analysis perspective
[J].
The 30 m annual land cover dataset and its dynamic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J].
中国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集的研发(2000—2020)
[J].
Development of time series of nighttime light dataset of China(2000—2020
)[J].
Foundation model drives weakly incremental learning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C]// 2023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Vancouver,BC,Canada:IEEE, 2023:
城市建成区遥感影像边界提取与扩张分析
[J].
Built-up area extraction and urban expansion analysi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J].
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城镇经济活动吗——来自双源夜间灯光证据
[J].
Does high speed railway promote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cities and towns along the line:Evidence from dual source night lighting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