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遥感, 2022, 34(3): 10-16 doi: 10.6046/zrzyyg.2021311

技术方法

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方法研究

杨金中,1, 姚维岭1, 陈栋1, 王晋栋2

1.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

YANG Jinzhong,1, YAO Weiling1, CHEN Dong1, WANG Jindong2

1.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Natu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2. School of Geoscience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责任编辑: 张仙

收稿日期: 2021-09-27   修回日期: 2022-01-17  

基金资助: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状况遥感地质调查与监测”(DD20190705)

Received: 2021-09-27   Revised: 2022-01-1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杨金中(1970-),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矿山生态遥感监测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Email: 67786808@qq.com

摘要

查明全国历史遗留矿山分布现状,有序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和生态修复工程部署的主要依据。根据历史遗留矿山定义和行政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历史遗留矿山核查的技术流程和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包括遥感调查监测、分类核查、分级审核和数据入库,其中,对核查内容、核查具体工作、属性定义、制图标准等进行了探究。以江西省和辽宁省的4个县级行政区作为试验区,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历史遗留矿山; 分类核查; 分级审核

Abstract

Determining the present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 nationwide and carrying out orderly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se mines are important parts in the preparation of mine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planning and serve as the main bases for the deployment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technical proces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 and the public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is technical method was proven effective through tests.

Keywords: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 classified verification; graded check

PDF (1595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杨金中, 姚维岭, 陈栋, 王晋栋. 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方法研究[J]. 自然资源遥感, 2022, 34(3): 10-16 doi:10.6046/zrzyyg.2021311

YANG Jinzhong, YAO Weiling, CHEN Dong, WANG Jindong.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 Resources, 2022, 34(3): 10-16 doi:10.6046/zrzyyg.2021311

0 引言

历史遗留矿山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责任主体灭失,需由政府承担恢复治理责任的废弃矿山。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针对采矿损毁土地开展有序整治,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或转型利用,或逐步修复土地功能,相继开展生态重建,减少采矿损毁土地存量,控制采矿损毁土地增量,已经成为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我国先后开展了多次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自2015年起逐年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积累了丰富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由于大量遥感监测数据未开展实地核查,多数矿山的采矿损毁土地面积和矿山生态修复土地面积多为投影面积而非实地核查面积,因此,仍存在着全国历史遗留矿山底数不清的问题。不同部门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的出入。为摸清全国历史遗留矿山分布情况,国家拟组织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根据历史遗留矿山的定义,在总结现有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探索研究了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方法、核查内容及属性定义,并开展了试验应用,可为全国性核查工作提供技术建议[2-8]

1 技术思路

1.1 历史遗留矿山定义

历史遗留矿山是由政府承担恢复治理责任的废弃矿山。它是根据行政管理的需求,将废弃矿山中的某几种类型按其属性归集而成的[3]。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变化进程,历史遗留矿山应包括: ①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废弃矿山; ②市场经济时期因国家去产能、退出自然保护地等政策原因,在政府作出关闭决定时明确由政府承担恢复治理责任的废弃矿山; ③责任人灭失或难以确定的废弃矿山。需要注意的是,因管理权限等原因,河道采砂类、重大工程建设涉及的砂石开采类废弃矿山,暂不列入本文讨论的历史遗留矿山范畴内[4]

1.2 核查思路

根据上述定义,需要分步开展如下工作才能核定历史遗留矿山: ①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圈定可能与采矿活动有关的遥感解译图斑,建立历史遗留矿山核查信息系统和相关数据库,下发遥感解译图斑; ②利用历史遗留矿山核查信息系统,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指定的技术支撑单位通过“与采矿活动相关性”判释,将遥感解译图斑区分采矿损毁土地图斑、非采矿活动图斑; ③通过“图斑活动状态”判释,将采矿损毁土地图斑区分生产矿山采矿损毁土地图斑、废弃矿山采矿损毁土地图斑; ④通过与采矿权数据、矿业权管理数据相关性等的综合分析,将废弃矿山采矿损毁土地图斑分为“无采矿权的废弃矿山”,“有采矿权、恢复治理责任为政府的废弃矿山”,“有采矿权、恢复治理责任为企业或个人的废弃矿山”等类别; ⑤通过国家、省、市、县等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共同确定历史遗留矿山本底数据。相关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图1   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技术流程

Fig.1   Verification process of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


2 研究方法

2.1 遥感调查监测

参照《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规范》(DZ/T0266—2014),利用长时间序列、空间分辨率优于2.5 m的遥感影像,以ArcGIS软件为主要平台,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和自动信息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疑似)矿产资源开采点的分布位置、范围、开采方式(按露天开采、井工开采、联合开采分类)、开采矿种、矿山开采状态(按正在开采、关闭/废弃分类)、矿山地物类型(按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场、矿山建筑、洗煤场或选矿厂等中转场地、塌陷坑等分类)或采矿损毁土地类型(按挖损土地、压占土地、塌陷土地分类)及面积等信息[5]。剔除在有效采矿权范围内的图斑,以一个或多个矿山为单位,制作废弃矿山遥感监测图; 按照统一的编号规则进行采矿主体编号,同一幅废弃矿山遥感监测图内的遥感解译图斑,按照“采矿主体编号+顺序号”规则进行图斑编号[6]。构建历史遗留矿山核查信息系统和相关核查数据库(另文专述),在线分发废弃矿山遥感监测图及相关图斑的位置信息。

2.2 分类核查

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下发图斑,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矿业权数据和已有的调查监测成果等,组织实施室内数据分析比对、外业实地调查核实等工作[7]。核查内容参见表1

表1   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内容建议

Tab.1  Suggestions for verification contents of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

序号核查项建议内容及规范化表达方式
1省级行政区划名称填写省级行政区全称
2地市级行政区名称填写地市级行政区全称
3县区级行政区名称填写县区级行政区全称
4主体编号有采矿权证的矿山,使用采矿权证号; 没有采矿权证的(1个或多个)矿山,采用“CT+县级行政区划代码(6位数)+监测年度(4位数,如2020)+顺序号(3位数,从001开始)”方式编号
5图斑编号采用“主体编号+顺序号(3位数,从001开始)”
6中心点(经度)/(°)浮点型,保留6位小数
序号核查项建议内容及规范化表达方式
7中心点(纬度)/(°)浮点型,保留6位小数
8图斑投影面积/m2遥感解译面积
9是否属于矿山填“是”或“否”
10矿山位置省+市+县+乡镇+村命名
11所在保护区名称填写矿山所涉及的保护区全称
12所在保护区类型选代码,A为自然保护区; B为国家公园; C为自然公园; D为风景名胜区; E为地质公园; F为其他
13所在保护区级别选代码,A为国家级; B为省级; C为市级; D为县级
14采矿证号填写矿山的采矿许可证号,如无采矿许可证填写“无”
15矿种选代码,按矿产类型代码表中规定填写
16开采方式选代码,A为露天开采; B为井工开采; C为联合开采
17图斑大类选代码,10为废弃矿山; 20为生产矿山; 30为非采矿图斑
选择“废弃矿山”的,须填写后续所有信息; 选择“在建生产矿山”,须填写后续“图斑小类”、“采矿证号”、“矿种”、“开采方式”、“图斑属性”、“矿山位置”等信息; 选择“非采矿图斑”的,填写后续“图斑小类”后,即可终止核查
18图斑小类选代码,11为无法确认恢复治理责任主体的无主废弃矿山; 12为由政府承担恢复治理责任主体的政策性关闭矿山; 13为由企业承担恢复治理责任主体的政策性关闭矿山; 14为由企业或个人承担恢复治理责任主体的有主废弃矿山; 21为在建生产矿山; 22为采矿权过期未注销矿山; 31为自然灾毁; 32为工程建设损毁; 33为河道采砂损毁; 34为尾矿库占用损毁; 35为未损毁
19图斑核查面积/m2实地核查测量的损毁面积
20关闭年度填写矿山关闭年度信息,如不确定年度,可填“某某年之前”
21恢复治理情况选代码,A为未治理; B为已恢复治理。正在治理的,选择A
22实地治理面积/m2实地核查测量的治理面积
23有无合法用地手续选代码,A为有; B为无。有合法用地手续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24图斑属性选代码,1为采场; 2为中转场地(堆煤场、其他矿石堆场、选矿场等); 3为固体废弃物堆场(煤矸石堆、废石堆、表土堆、排土场等); 4为矿山建筑; 5为塌陷坑; 6为井口/硐口; 7为其他
25地类填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地类代码,如0101表示水田
26所有权权属选代码,A为国有土地所有权; B为集体土地所有权
27使用权权属选代码,A为国有土地使用权; B为集体土地使用权; C为其他
28主要生态问题选代码,A为土地损毁(含挖损、压占、塌陷土地); B为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体等); C为植被破坏
29复垦义务人填写矿山的原复垦义务人,如无法获取该信息则填“无”
30修复方式选代码,A为自然恢复; B为辅助再生; C为生态重建; D为转型利用
31修复方向指修复后土地类型,选代码,填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地类代码
32拟修复时间段选代码,A为“十四五”期间; B为“十四五”之后
33现场照片每个图斑要求现场不同角度远景照片至少2张、近景照片至少4张,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
34核查单位填写外业调查单位名称
35核查日期填写完成图斑核查的年、月、日信息
36核查人员填写外业调查人员信息
37备注填写需要另外描述说明的信息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室内核查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确定下发的遥感解译图斑是否是由采矿造成的采矿损毁土地图斑; ②确定采矿损毁土地图斑的开发利用现状,是生产矿山还是废弃矿山; ③核实废弃采矿损毁土地图斑的空间位置和面积、涉及的矿种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和权属等信息; ④确定废弃采矿损毁土地图斑所在矿区内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拟定图斑的修复方式(如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转型利用等)[8]; ⑤补充下发图斑之外、确属历史遗留矿山的图斑; ⑥发现下发的遥感解译图斑信息与地方掌握的最新信息不符时,提供最新时相的调查成果(含矢量及相关的影像数据、废弃矿山遥感监测图等),替换数据库中原有的调查成果。

实地核查的重点在于: ①通过调查走访,核实下发的遥感解译图斑是否为历史遗留矿山的图斑; ②对认定的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的范围进行核实,需要增加的范围应在现场调绘后增补,不属于采矿损毁土地的范围应合理扣除; ③核查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的现状、权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等信息; ④采集现场照片或现场短视频; ⑤收集佐证材料,如已经恢复治理图斑的验收意见等[9]。实地核查应在充分收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地方已组织开展过实地核查的,可充分运用已有资料,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实地核查工作量。室内核查能够有效举证,对图斑核定无异议,能够完整、准确获取核查图斑中心点及拐点坐标、面积、损毁地类、权属、主要生态问题等信息的,可不开展实地核查。地方补充的新增图斑均需实地核查[10]

2.3 分级审核

为保证国家和地方历史遗留矿山本底数据的唯一性,建议实行图斑逐级审核制度,以“二上二下”方式进行填报信息审核认定。“一上”由地方通过历史遗留矿山核查信息系统,逐级上报核查结果,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把关。“一下”由自然资源部组织技术单位[11],对地方上报的图斑核查结果进行初步确认,反馈初步审核结果。“二上”由地方对初步审核结果进行确认,并通过历史遗留矿山核查信息系统完善相关资料。“二下”由自然资源部组织技术单位,对“二上”信息进行审核,重点审核有争议的图斑,从而反馈最终认定结果。

2.4 数据入库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历史遗留矿山认定结果报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依据《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原国土资源部第56号令)第29条的规定,公告历史遗留矿山损毁土地认定结果[12]。根据公告结果,逐图斑建档立卡,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部省一致的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档案表(以表1内容为基准)和数据库,为编制矿山环境评估、矿山生态修复规划、部署生态修复工程、完善矿山生态修复政策等提供基础数据[13-15]

3 技术要求

3.1 废弃矿山遥感监测图制作

图件以调查监测用的遥感影像为底图,以CGCS2000坐标系、1980国家高程基准为地理基础,采用高斯-克吕格3°分带。图件一般为A4大小,图斑数量较多时可采用1幅或多幅A3幅面,但单幅图件对应实际区域的面积不得超过25 km2。图件名称以“主体编号+.JPG”命名。

图名采用黑体,标示矿山主体名称,A4幅面字体大小采用28号字,A3幅面采用36号字,字符间距1.0。使用红色(255,0,0)线(线宽2.0 mm)表示废弃矿山图斑边界; 以注记形式标注图斑顺序号(标注有效数据,如“001”的标注为“1”),红色(255,0,0),字体Arial,字体大小12号字。注记不得压盖边界。用绿色(0,255,0)线(线宽2.0 mm)表示恢复治理图斑边界,以注记形式标注图斑顺序号(标注有效数据),绿色(0,255,0),字体Arial,字体大小12号字。

3.2 入库矢量数据制作

入库矢量数据采用SHP格式,相关属性要求见表2

表2   历史遗留矿山矢量属性定义

Tab.2  Vector attributes definition of historically abandoned mines

字段代码含义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字段描述值域
SHENG所在省字符型50所在省的名称自由文本
SHI所在市字符型100所在市的名称自由文本
XIAN所在县字符型100所在县的名称自由文本
ZTBH主体编号字符型100所属矿山主体编号编号规则参见表1
TBBH图斑编号字符型100按矿山主体确定的图斑编号编号规则参见表1
KFX中心点经度浮点型3.6中心点经度/(°)保留6位小数
KFY中心点纬度浮点型2.6中心点纬度/(°)保留6位小数
TBTYMJ图斑投影面积浮点型16.2图斑遥感解译面积/m整数16位,小数2位
TBDL图斑大类字符型2图斑所属大类填代码,参见表1
TBXL图斑小类字符型2图斑所属小类填代码,参见表1
KSWZ矿山位置字符型250所在位置,省+市+县+乡镇+村命名自由文本
BHQMC保护区名称字符型100矿山所涉及的保护区全称自由文本
BHQLX保护区类型字符型2矿山所涉及的保护区类型填代码,参见表1
BHQJB保护区级别字符型2矿山所涉及的保护区级别填代码,参见表1
CKZH采矿证号字符型100有采矿许可证号时填写自由文本
KZ矿种字符型10开采(主要)矿种填代码,参见表1
KCFS开采方式字符型2矿山开采方式填代码,参见表1
TBHDMJ图斑核定面积浮点型16.2实地核查确定的图斑面积/m2整数16位,小数2位
GBND关闭年度字符型20矿山关闭年度自由文本
HFZLQK恢复治理情况字符型2图斑恢复治理情况填代码,参见表1
SDZLMJ实地治理面积浮点型16.2实地核查确定的图斑治理面积/m2整数16位,小数2位
HFYDSX合法用地手续字符型2有无合法用地手续填代码,参见表1
TBSX图斑属性字符型2图斑所属矿山地物类型填代码,参见表1
DL地类字符型100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类代码填代码,参见表1
SYQ所有权权属字符型2图斑所有权属性填代码,参见表1
SHYQ使用权权属字符型2图斑使用权属性填代码,参见表1
字段代码含义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字段描述值域
STWT主要生态问题字符型2矿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填代码,参见表1
FKYWR复垦义务人字符型100图斑恢复治理责任人自由文本
XFFS修复方式字符型2拟采用的图斑修复方式填代码,参见表1
XFFX修复方向字符型100修复后的图斑土地类型填代码,参见表1
XFSJ修复时间段字符型20拟修复时间段填代码,参见表1
HCDW核查单位字符型100内业/外业调查单位名称自由文本
HCRQ核查日期字符型8完成图斑核查的时间自由文本
HCRY核查人员字符型20核查人员信息自由文本
BZ备注字符型254其他需要描述的信息自由文本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 试验应用

选择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和九江市德安县、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和鞍山市海城市4个县级行政区,开展了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判别流程、技术方法等的试验应用,均顺利完成4个县级行政区的试验图斑分类核查、分级审核、数据入库等工作。本次研究提出的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技术流程、工作方法有效可行。

以江西省德兴市某黏土矿山为例。该矿位于德兴市店前村附近,开采图斑投影面积18 187.51 m2,开采矿种为砖瓦用黏土(图2(a))。矿山不在保护区范围内。其所有权权属为国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属为国有土地使用权; 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中,该图斑为采矿用地。该图斑迄今未治理(图2(b))。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地质问题是破坏植被。通过采矿权信息比对、多期遥感影像对比,结合实地核查,确认该矿山于2018年关闭,为“无法确认治理恢复责任主体的无主废弃矿山”。由于矿山位于山区范围内,周边无居民地和重要生产生活设施,建议采用自然恢复方式,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工作基础上,将图斑范围内的土地恢复为天然草地。

图2

图2   江西德兴某黏土矿山遥感影像及实地核查照片

Fig.2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verification photo of a certain clay mine in Dexing,Jiangxi Province


5 结论

查明全国历史遗留矿山分布现状,有序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和生态修复工程部署的主要依据。本文根据行政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技术流程、工作方法,为相关工作开展进行了技术准备。

1)利用长时间序列、空间分辨率优于2.5 m的遥感影像,可以有效判定矿山地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场、矿山建筑等)的利用状况,初步筛选出废弃矿山分布范围,为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提供基础数据。

2)按照同一标准,形成统一的全国调查成果、分类核查成果,实行图斑逐级审核制度,通过国家、省、市、县4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二上二下”方式进行填报信息审核认定,是建立部省一致的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档案表和数据库的有效途径。

3)目前建议的核查内容是为满足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数据库建设而提出的普适性工作内容。各地方可根据本地工作实际需求,扩展调查内容,添加一些特色性、区域性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但不能减少普适性工作量。

参考文献

杨金中, 许文佳, 姚维岭, .

全国采矿损毁土地分布与治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J]. 地学前缘, 2021, 28(4):83-89.

DOI:10.13745/j.esf.sf.2020.10.8      [本文引用: 1]

服务&#x0201c;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x0201d;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遥感监测查明:全国采矿损毁土地361.05万hm<sup>2</sup>,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37%;其中,挖损土地145.93万hm<sup>2</sup>,压占土地130.67万hm<sup>2</sup>,塌陷土地84.45万hm<sup>2</sup>;在建生产矿山采矿损毁土地134.04万hm<sup>2</sup>,废弃矿山采矿损毁土地227.01万hm<sup>2</sup>。全国累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93.08万hm<sup>2</sup>。2018年度,全国新增的采矿损毁土地4.81万hm<sup>2</sup>,新增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6.52万hm<sup>2</sup>。初步分析了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等遥感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Yang J Z, Xu W J, Yao W L, et al.

Land destroyed by mining in China:Damage distribution,rehabilit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21, 28(4):83-89.

[本文引用: 1]

杨金中, 聂洪峰, 荆青青.

初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

[J]. 国土资源遥感, 2017, 29(2):1-7. doi: 10.6046/gtzyyg.2017.02.01.

[本文引用: 1]

Yang J Z, Nie H F, Jing Q Q.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mine geo -environ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7, 29(2):1-7.doi: 10.6046/gtzyyg.2017.02.01.

[本文引用: 1]

白中科, 周伟, 王金满, .

再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J]. 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11):1-9.

[本文引用: 2]

Bai Z K, Zhou W, Wang J M, et al.

Rethink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mining areas

[J]. China Land Science, 2018, 32(11):1-9.

[本文引用: 2]

周英杰, 李思佳, 魏红艳, .

“高分一号02、03、04星”卫星数据在矿山开发环境遥感监测中的初步应用评价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 43(3):73-75,78.

[本文引用: 2]

Zhou Y J, Li S J, Wei H Y, et al.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evaluation of “GF1 02,03,04 Satellite Data” i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min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J]. Geomatics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0, 43(3):73-75,78.

[本文引用: 2]

高文文, 白中科.

基于推理条件和规则的废弃露天矿坑再利用方式选择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1):253-260.

[本文引用: 2]

Gao W W, Bai Z K.

Thoughts on accelera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s in China

[J]. Transac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8, 34(11):253-260.

[本文引用: 2]

杨金中, 秦绪文, 聂洪峰, .

全国重点矿区矿山遥感监测综合研究

[J]. 中国地质调查, 2015, 2(4):24-30.

[本文引用: 2]

Yang J Z, Qin X W, Nie H F, et al.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the national concentration zones of the important mine

[J].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 2015, 2(4):24-30.

[本文引用: 2]

鞠建华.

构建中国绿色矿山建设的支撑体系

[J]. 中国矿业, 2020, 29(1):13-15.

[本文引用: 2]

Ju J H.

Building the support system of green mine in China

[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20, 29(1):13-15.

[本文引用: 2]

杨金中, 荆青青, 聂洪峰.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状况遥感监测工作简析

[J]. 矿产勘查, 2016, 7(2):359-363.

[本文引用: 2]

Yang J Z, Jing Q Q, Nie H F.

Analysis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atus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in national land

[J]. Mineral Exploration, 2016, 7(2):359-363.

[本文引用: 2]

卞正富, 雷少刚, 金丹, .

矿区土地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J]. 煤炭学报, 2018, 43(1):190-197.

[本文引用: 1]

Bian Z F, Lei S G, Jin D, et al.

Several basic scientific issues related to mined land remediation

[J]. Journal of China Mine Society, 2018, 43(1):190-197.

[本文引用: 1]

李成尊, 聂洪峰, 汪劲, .

矿山地质灾害特征遥感研究

[J]. 国土资源遥感, 2005, 17(1):45-48.doi: 10.6046/gtzyyg.2005.01.11.

[本文引用: 1]

Li C Z, Nie H F, Wang J, et al.

A remote sensing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a mine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05, 17(1):45-48.doi: 10.6046/gtzyyg.2005.01.11.

[本文引用: 1]

张进德, 郗富瑞.

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研究

[J]. 生态学报, 2020, 40(21):7921-7930.

[本文引用: 1]

Zhang J D, Xi F R.

Study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mines in China

[J]. Acta Ecological Sinical, 2020, 40(21):7921-7930.

[本文引用: 1]

张宇, 王圣殿, 王依, .

对加快推进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思考

[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5):42-46.

[本文引用: 1]

Zhang Y, Wang S D, Wang Y, et al.

Thoughts on accelera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s in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11(5):42-46.

[本文引用: 1]

聂洪峰, 肖春蕾, 戴蒙, .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J]. 中国地质调查, 2021, 8(1):1-12.

[本文引用: 1]

Nie H F, Xiao C L, Dai M, et al.

Progresses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eco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J].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 2021, 8(1):1-12.

[本文引用: 1]

赵玉灵, 杨金中, 殷亚秋, .

海南岛东部滨海锆钛砂矿开发状况遥感监测与生态恢复治理对策研究

[J]. 国土资源遥感, 2019, 31(4):143-150.doi: 10.6046/gtzyyg.2019.04.19.

[本文引用: 1]

Zhao Y L, Yang J Z, Yin Y Q, et al.

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zirconium -titanium sand mine exploitation and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the eastern beach of Hainan Island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9, 31(4):143-150.doi: 10.6046/gtzyyg.2019.04.19.

[本文引用: 1]

赵玉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山环境评价方法研究——以海南岛为例

[J]. 国土资源遥感, 2020, 32(1):148-153.doi: 10.6046/gtzyyg.2020.01.20.

[本文引用: 1]

Zhao Y L.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in Hainan Island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20, 32(1):148-153.doi: 10.6046/gtzyyg.2020.01.20.

[本文引用: 1]

/

京ICP备05055290号-2
版权所有 © 2015 《自然资源遥感》编辑部
地址:北京学院路31号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291/62060292 E-mail:zrzyyg@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