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国土资源遥感  1994, Vol. 6 Issue (1): 23-28    DOI: 10.6046/gtzyyg.1994.01.04
  应用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矿床环形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效果
欧阳成甫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地质系
A STUDY OF THE CIRCULAR FEATURE IN LAOCHANG SILVER-LEAD ORE AREA OF YUNNAN AND ITS GEOLOGIC EFPECT
Ouyang Chengpu
Guilin College of Geology
全文: PDF(331 KB)   HTML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根据老厂地区遥感图像上环形影像特征及对应地面环形构造的产出地质构造环境分析,结合岩浆岩的发现及围岩蚀变、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证实该环形影像为隐伏花岗岩体上侵、成矿热液上涌形成的环形构造的反映。老厂银铅矿床不是火山岩矿床,而是与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热液的多因复成矿床,并伴有银铅锌和铜金两种矿床产出。通过预测,在矿区深部已新找到了中型以上的铜矿床及小型以上的金矿床。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张丽苏
吴嘉平
李君
李少华
毛平
陈玉琨
关键词 分层分区监督分类土地利用TM图像流域    
Abstract

Based on features of circular images of MSS, tectonic surroundings, features of veins, surrounding alteration, ore deposit geology and geochemical data, the anthor inferred that the circular feature of the Laochang area resulted from both concealed granites intrusing and hydrothermal solutions uprising. The silver-lead ore deposit is not a volcanic deposit but a mid-hydrothermally polygenetic compound type. I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cealed granite body and has two types of Ag-Pb-Zn and Au-Cu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 prognosis, a new Au-Cu ore deposit had been prospected in the depths of the mining district.

Key wordsStratification    Regionalization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Land use/cover    TM image    Watershed
     出版日期: 2011-08-02
引用本文:   
欧阳成甫.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矿床环形构造研究及其地质效果[J]. 国土资源遥感, 1994, 6(1): 23-28.
Ouyang Chengpu. A STUDY OF THE CIRCULAR FEATURE IN LAOCHANG SILVER-LEAD ORE AREA OF YUNNAN AND ITS GEOLOGIC EFPECT.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 RESOURCES, 1994, 6(1): 23-28.
链接本文:  
https://www.gtzyyg.com/CN/10.6046/gtzyyg.1994.01.04      或      https://www.gtzyyg.com/CN/Y1994/V6/I1/23


[1] 范承钧,澜沧老厂铅锌矿成因及区域地质背景的探讨,云南地质,1984,第一期.


[2] 刘登忠,环形构造成矿标志,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8,15(2).


[3] 胡承绮等,云南老厂银铅锌矿区围岩蚀变特征,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第11卷,第4期.


[4] 袁奎荣主编,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科学出版社,1990.


[5] 陈国达,多因复成矿床并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其形成机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2,第6卷.


[6] 欧阳成甫,云南澜沧老厂地洼型银铅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1,第1期第15卷,第4期.

[1] 吴琳琳, 李晓燕, 毛德华, 王宗明. 基于遥感和多源地理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J]. 自然资源遥感, 2022, 34(1): 127-134.
[2] 方梦阳, 刘晓煌, 孔凡全, 李明哲, 裴小龙. 一种基于GEE平台制作逐年土地覆盖数据的方法——以黄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遥感, 2022, 34(1): 135-141.
[3] 宋奇, 冯春晖, 马自强, 王楠, 纪文君, 彭杰. 基于1990—2019年Landsat影像的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模拟[J]. 自然资源遥感, 2022, 34(1): 198-209.
[4] 张景华, 欧阳渊, 刘洪, 黄瀚霄, 张腾蛟, 李富, 李樋. 基于主控要素的生态地质脆弱性评价——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4): 181-191.
[5] 范田亿, 张翔, 黄兵, 钱湛, 姜恒. 湘江流域TRMM卫星降水产品降尺度研究与应用[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4): 209-218.
[6] 王娟娟, 毋兆鹏, 王珊珊, 尹慧慧. 干旱区河谷绿洲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分析[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4): 243-251.
[7] 桑潇, 张成业, 李军, 朱守杰, 邢江河, 王金阳, 王兴娟, 李佳瑶, 杨颖. 煤炭开采背景下的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3): 148-155.
[8] 肖东升, 练洪. 顾及参数空间平稳性的地理加权人口空间化研究[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3): 164-172.
[9] 邓小进, 井长青, 郭文章, 闫豫疆, 陈宸. 准噶尔盆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反照率研究[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3): 173-183.
[10] 张爱竹, 王伟, 郑雄伟, 姚延娟, 孙根云, 辛蕾, 王宁, 胡光. 一种基于分层策略的时空融合模型[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3): 18-26.
[11] 杨雯娜, 周亮, 孙东琪. 基于分区-集成的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3): 211-218.
[12] 汪清川, 奚砚涛, 刘欣然, 周文, 徐欣冉. 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3): 219-228.
[13] 杨蕴雪, 张艳芳. 基于空间距离指数的延河流域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J]. 自然资源遥感, 2021, 33(3): 229-237.
[14] 徐甜雨, 赵学胜, 陈芳馨, 杨艺. 基于多元分区建模指标优化的“一带一路”人口空间化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 2021, 33(2): 153-161.
[15] 宋奇, 冯春晖, 高琪, 王明玥, 吴家林, 彭杰. 阿拉尔垦区近30年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2021, 33(2): 202-2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京ICP备05055290号-2
版权所有 © 2015 《自然资源遥感》编辑部
地址:北京学院路31号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291/62060292 E-mail:zrzyyg@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