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
· 《自然资源遥感》版权和保密协议
· 《自然资源遥感》版权转让声明
· 《自然资源遥感》对学术不端的认证和处理办法
· 《自然资源遥感》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 《自然资源遥感》撰稿须知
· 《自然资源遥感》稿件处理流程
· 《自然资源遥感》论文模板
更多>>  
         相关链接
· 维普
· 中国知网(CNKI)
· 万方数据
· 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更多>>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VHSR图像基于分割对象分类器性能评价
于海洋, 甘甫平, 武法东, 党福星
国土资源遥感    2008, 20 (2): 30-34.   DOI: 10.6046/gtzyyg.2008.02.08
摘要11516)      PDF (532KB)(1156)   

对比研究了平行六面体、最近邻分类法、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等经典分类算法以及近年来新发展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在基于分割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中的性能,详细分析了不同内积核函数对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影响。对两个试验区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分类精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分类结果受参数、样本选择等影响较小,稳定性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WFE结合纹理特征的SVM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研究
崔林林, 罗毅, 包安明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1): 36-42.   DOI: 10.6046/gtzyyg.2012.01.07
摘要10667)   HTML4)    PDF (5109KB)(1196)   
为提高土地覆被分类精度,采用非参数权重特征提取(nonparametric weighted feature extraction,NWFE)结合纹理特征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的分类法,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2006年的土地覆被进行分类,并将该方法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合纹理特征的SVM分类、原始波段结合纹理特征的SVM分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WFE结合纹理特征的SVM分类结果优于其他2种分类结果,不仅反映了土地覆被分布的整体情况,而且使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得到较好的区分,总体分类精度达89.1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进的K-means算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赵越, 周萍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2): 87-90.   DOI: 10.6046/gtzyyg.2011.02.16
摘要8038)   HTML5)    PDF (1422KB)(1295)   

遥感图像分类时,如果类别不明,K-means算法随机选取不同初值会导致分类结果有较大的差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对数变换; 然后采用主成分变换,依据主成分贡献率(≥85%)选择参与分类的主成分数; 根据第一主成分的概率密度函数确定初始分类数和初始分类中心,并确定初始分类标签作为多个主成分的期望最大化(EM)分类算法所需初始值,避开了随机选取初值的敏感问题。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分类精度优于传统的基于均值-方差的K-means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植被水分指数对小麦水分状况监测效果对比
王溥, 武建军, 聂建亮, 孔凡明, 丁慧彦, 赵刘慧
国土资源遥感    2010, 22 (3): 97-100.   DOI: 10.6046/gtzyyg.2010.03.20
摘要6988)   HTML4)    PDF (696KB)(1819)   

 通过对比不同水分指数对冬小麦水分状况的监测效果,选择出不同时期的最优水分指数,为遥感监测作物水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冬小麦一个完整生长季内不同时期的5次水分胁迫下光谱与水分状况实测数据,计算出NDVI、NDWI、GVMI(全球植被水分指数)、PWI(植被水分指数)及WI(水分指数)这5个常用水分指数的数值,并与EWT(等效水厚度)、FMC(相对水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经过综合分析与比较,发现在小麦生长前期,FMC比EWT更适合反演水分状况,而小麦生长后期,则EWT比FMC更为适合。不同时期小麦水分监测的最优指数不同,而且随着小麦的生长,光谱指数对水分状况监测效果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指数来监测小麦的水分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TM图像的"增强的指数型建筑用地指数"研究
吴志杰, 赵书河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2): 50-55.   DOI: 10.6046/gtzyyg.2012.02.10
摘要6228)   HTML351)    PDF (669KB)(2952)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数据源,研究城镇和农村建筑用地信息的提取方法。首先利用TM 7,4,2波段创建归一化差值裸地与建筑用地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areness and built-up index, NDBBI ); 然后根据裸地在裸土指数(bare doil index, BSI)图像上的亮度值最高、在改进型归一化差值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图像的亮度值最低的特征,提出了增强型裸土指数(enhanced bare soil index, EBSI); 最后选用NDBBI,EBSI,MNDWI和SAVI(soil adjustment vegetation index, SAVI)4个指数,构建一种新型的建筑用地指数,称为"增强的指数型建筑用地指数"(enhanced index-based built-up index,EIBI),可快速地提取建筑用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用EIBI提取的建筑用地信息客观,人为干预少,可信度高,提取精度可达90%以上,适合于同时提取城市和农村建筑用地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MATLAB实现FY-3/MERSI地表温度反演及专题制图
杨何群, 尹球, 周红妹, 葛伟强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4): 62-70.   DOI: 10.6046/gtzyyg.2012.04.11
摘要6080)   HTML3)    PDF (2616KB)(1346)   
我国新型自主研发的风云三号卫星MERSI(FY-3/MERSI)数据目前多见于试验研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发布的业务产品中尚缺乏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为此,在分析FY-3/MERSI L1级数据HDF5格式及通道特点的基础上,采用Jiménez-Muñoz 和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借助MATLAB编程,实现了直接利用MERSI数据进行250 m空间分辨率的LST反演与专题制图。详细介绍了LST反演算法的参数化流程,包括辐射定标、云检测处理以及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水汽含量的估计等,并在反演LST的基础上,计算其他衍生指标,建立了FY-3/MERSI数据反演LST及制图流程。对上海市空间热环境监测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根据设定范围对FY-3/MERSI L1数据进行快速、实时和自动处理,适用于业务化产品制作与共享,节省人力资源; 形式丰富的MERSI专题制图产品可更直观、精细地揭示出上海城市热场空间格局与热岛效应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
覃志豪, 李文娟, 徐斌, 陈仲新, 刘佳
国土资源遥感    2004, 16 (3): 28-32,36,41.   DOI: 10.6046/gtzyyg.2004.03.07
摘要6060)      PDF (3645KB)(2170)   

地表比辐射率是用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关键参数。目前,应用陆地卫星TM6波段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共有3种算法,即大气校正法、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这3种算法都需要TM6波段范围内的地表比辐射率作为地表温度反演参数。本文首先简介这3种反演算法;然后着重探讨TM6波段地表比辐射率估计方法;最后,利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陵县附近农田地区进行地表比辐射率估计和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较合理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影像反立体纠正方法研究
周爱霞, 高连峰
国土资源遥感    2007, 19 (2): 20-22.   DOI: 10.6046/gtzyyg.2007.02.05
摘要5809)      PDF (580KB)(1510)   

以四川省广元市某区遥感影像为例,尝试了一种基于DEM和IHS变换的遥感影像反立体纠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对IHS变换得到的亮度分量I进行滤波处理,将反映地物反射率差异的亮度信息与地形因子信息分离,然后用DEM制作的地形阴影图替换原图像中的地形因子信息,最后进行IHS反变换。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纠正遥感图像上的反立体现象,并基本保持与原图像色彩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综述
李石华, 王金亮, 毕艳, 陈姚, 朱妙园, 杨帅, 朱佳
国土资源遥感    2005, 17 (2): 1-6.   DOI: 10.6046/gtzyyg.2005.02.01
摘要5744)      PDF (492KB)(6344)   

 综述了遥感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中的各种方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领域和应用情况,并作了简单评述,最后,展望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MATLAB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张孟君, 李晨钊, 舒红, 杨志敏
国土资源遥感    2005, 17 (4): 16-19.   DOI: 10.6046/gtzyyg.2005.04.04
摘要5717)      PDF (669KB)(2564)   

主要讨论了遥感图像变化检测的图像几何配准和阈值选取理论,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实现了遥感图像变化检测。在拓展数学符号计算软件包MATLAB应用领域的同时,探索了一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快速开发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格局与过程研究
徐梦洁, 陈黎, 刘焕金, 王慧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3): 106-112.   DOI: 10.6046/gtzyyg.2011.03.19
摘要5611)   HTML3)    PDF (2317KB)(1567)   

利用1998、2003和2008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灯光数据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构建基于灯光数据的城市化水平指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模式; 通过与统计数据对比,按照最小误差原则确定市辖区建设用地信息提取的阈值,根据各城市在1998~2003年和2003~2008年两个阶段建设用地信息提取阈值的变化,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的主导扩张类型。研究表明: 长三角城市群表现为核心城市的面状扩张、沿交通网络的线状扩张和非核心城市的点状扩张模式,城市群的特征逐渐体现; 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但空间差异逐渐缩小; 镇江、常州、扬州、无锡、苏州、南通、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等市属于填充增强主导扩展类型; 南京、杭州和上海则属于外延-填充增强主导扩展类型; 泰州和宁波属于填充增强-外延主导扩展类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Canny算法的面向对象影像分割
黄亮, 左小清, 冯冲, 聂俊堂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4): 26-30.   DOI: 10.6046/gtzyyg.2011.04.05
摘要5556)      PDF (2246KB)(1277)   

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是当前信息提取的研究热点,而影像分割是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技术,分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影像对象的提取。将Canny算法在边缘检测上的优势同面向对象信息提取软件eCognition 8.0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结合在一起,提出一种基于Canny算法的面向对象的影像分割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准确可靠,且分割结果连续,很好地解决了"淹没"和"破碎"现象; 而且结合了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很好地解决了"椒盐"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小噪声对分类的影响,从而达到准确提取感兴趣地物对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窗算法的大气参数估计方法
覃志豪, LI Wenjuan, ZHANG Minghua, Arnon Karnieli, Pedro Berliner
国土资源遥感    2003, 15 (2): 37-43.   DOI: 10.6046/gtzyyg.2003.02.10
摘要5452)      PDF (516KB)(1923)   
根据地表热辐射传导方程,提出了一个简单可行且精度较高的专门用于从TM6数据中演算地表温度的方法——单窗算法.这一算法把大气和地表状态对地表热传导的影响直接包括在演算公式中.该方法需要两个大气参数进行地表温度的演算,即大气平均作用温度和大气透射率.本文论述这两个大气参数的估计方法:根据大气水分含量或地表附近空气湿度来估计大气透射率;通过分析标准大气剖面资料,尤其是大气水分和气温随高程的变化规律,根据地表温度推算大气平均作用温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eoEye-1遥感图像去雾霾方法比较
吴寿江, 李亮, 宫本旭, 龚梅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3): 50-53.   DOI: 10.6046/gtzyyg.2012.03.10
摘要5446)   HTML357)    PDF (1029KB)(3012)   
在多雨多雾地区,GeoEye-1卫星获取遥感图像时常受到雾霾的影响。由于雾霾对电磁波有吸收、折射、反射和散射作用,导致遥感图像清晰度降低。因此,尽可能地消除雾霾对图像的影响,才能有效地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利用ENVI软件作为图像处理平台,分别选取了国内外常用的"同态滤波"、"小波变换"和本文提出的"波段计算组合"3种去雾霾方法对GeoEye-1图像进行去雾霾处理效果的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波段计算组合"方法去除GeoEye-1图像中的雾霾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不同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比较研究
徐爽, 沈润平, 杨晓月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4): 95-100.   DOI: 10.6046/gtzyyg.2012.04.16
摘要5272)   HTML4)    PDF (1792KB)(2176)   
选用蔬菜地和草地2种植被类型,利用ASD光谱仪实测二者在不同覆盖度下的光谱响应,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比值植被指数(RVI)、修正植被指数(MVI)、修改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以及全球环境监测植被指数(GEMI)等6种植被指数所用的最佳波段及其组合,进而研究了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时的不同植被指数的表现。结果表明,与蔬菜地植被指数相关系数较高的波段组合为620~740 nm谱段和780~900 nm谱段内波段的组合,与草地植被指数相关系数较高的波段组合为620~750 nm谱段和760~900 nm谱段内波段的组合,相关系数均达0.8以上; 在高光谱数据构建的植被指数和模拟卫星数据构建的植被指数中,用DVI和MSAVI估算植被覆盖度,平均总体精度分别达到83.7%和79.5%,与其他4种植被指数相比,这2种指数更适合于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TM图像的城市不透水面信息提取
李玮娜, 杨建生, 李晓, 张记龙, 李世伟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1): 66-70.   DOI: 10.6046/gtzyyg.2013.01.12
摘要5262)   HTML3)    PDF (3351KB)(1398)   

基于TM图像,利用遥感技术,以山西省太原市为研究区域,提取不透水面信息。综合比较和分析了被广泛应用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不透水面提取方法——实验图层组合法。利用随机生成的256个分类评价采样点,以可提供经纬度信息的Google Earth作为参考,将通过监督分类方法获得的分别基于原始多波段图像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法和实验图层组合法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了评估,获得了4种图像的分类精度。比较可知,实验图层组合法总体分类精度高于其他3种结果,为87.72%,Kappa系数为0.8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灰度归一化的HJ-1A星HSI图像条带噪声去除方法
兰穹穹, 张立福, 吴太夏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2): 45-49.   DOI: 10.6046/gtzyyg.2012.02.09
摘要5213)   HTML3)    PDF (2447KB)(2024)   
针对HJ-1A星HSI图像上的条带噪声,在分析传统条带噪声去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度归一化去除条带噪声的方法。首先,设计孤立点检测窗口,将随机斑点噪声与条带噪声分离; 然后,利用灰度归一化方法建立图像各列像元灰度级与基准列像元灰度级对应的查找表,根据查找表对HSI图像条带噪声进行消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很好地保留图像光谱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消除图像条带噪声和随机斑点噪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改进ORB算法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方法
张云生, 邹峥嵘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3): 20-24.   DOI: 10.6046/gtzyyg.2013.03.04
摘要5204)   HTML4)    PDF (3452KB)(1314)   

针对遥感图像自动配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定向二进制简单描述符(oriented brief,ORB)算法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方法。该方法主要由3个步骤组成: 首先是特征匹配,利用改进的ORB算法提取特征点,并建立描述符进行匹配,获取初始控制点; 然后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方法,结合变换参数估计,剔除可能的错误匹配; 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变换参数,对图像进行几何纠正。分别利用2组卫星光学遥感图像和1组SAR图像进行基于改进ORB算法的自动配准方法试验,并与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msform,SIFT)算法和加速鲁棒性特征(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算法的自动配准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与SIFT算法和SURF算法相当或者更高的配准精度,并在配准效率上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蒙继华, 吴炳方, 杜鑫, 张飞飞, 张淼, 董泰峰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3): 1-7.   DOI: 10.6046/gtzyyg.2011.03.01
摘要5128)   HTML348)    PDF (701KB)(2729)   

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农田内不同单元小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并由此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准确化的农业微观经营管理。由于遥感技术能在不同的电磁谱段内周期性地采集地表信息,因此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在精准农业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在指导农田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及收获等方面均已有很多成功的应用。为使人们对遥感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有一总体了解,在概述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还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技术方法的改进、新数据的应用、多源数据整合、遥感数据与农学/作物模型的整合以及监测技术的系统化是促进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地物特征提取的车载激光点云数据分类方法
李婷, 詹庆明, 喻亮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1): 17-21.   DOI: 10.6046/gtzyyg.2012.01.04
摘要5096)   HTML302)    PDF (1277KB)(3636)   
车载激光扫描测量方法较传统摄影测量方法具有更多优点,它能快速采集大面积、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车载激光扫描数据的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物特征提取的点云数据分类方法,即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在提取多种街区地物点云数据几何特征和总结地物对象特征知识规则的基础上,根据选取的主特征设计一套阶层式的分类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套车载激光点云数据进行了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的去云算法比较
梁守真, 施平, 邢前国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1): 33-36.   DOI: 10.6046/gtzyyg.2011.01.06
摘要5043)   HTML3)    PDF (1192KB)(1931)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MODIS NDVI数据产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噪声,需要进行去噪重建。针对目前几种常用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去云方法,如HANTS法、SPLINE插值法以及Savizky-Golay法,以山东省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一年的)作为检验数据,从不同角度比较几种算法的去云能力和使用范围。结果表明: SPLINE插值法的去噪效果取决于云掩模数据的质量,但有时会产生异常值; HANTS算法和Savizky-Golay算法会改变几乎所有像元的值,得到一个比较平滑的时间序列曲线,但这两种算法的输入参数没有统一标准,需多次试验才能确定最优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研究进展
任金华, 吴绍华, 周生路, 林晨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4): 8-15.   DOI: 10.6046/gtzyyg.2012.04.02
摘要5015)   HTML4)    PDF (1011KB)(2151)   
不透水面作为衡量城市化程度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不透水面的大小、位置、几何形状、空间布局以及透水面与不透水面的比率,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和方法进行不透水面的提取和制图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传统遥感方法、基于光谱与几何特征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方面总结了不透水面的遥感提取方法,介绍和评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并对未来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烃类微渗漏现象遥感检测研究进展
申晋利, 丁树柏, 齐小平, 邢学文
国土资源遥感    2010, 22 (3): 7-11.   DOI: 10.6046/gtzyyg.2010.03.02
摘要4983)   HTML3)    PDF (805KB)(1695)   

油气藏烃类微渗漏是一种普遍现象,利用遥感技术的快速、经济及高效等优势,探测烃类微渗漏从而发现油气田,是当前很多油气公司采用的主要勘探方法之一。介绍了烃类微渗漏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烃类微渗漏在陆地表面、海底近地表及海洋表面的多种表现形式,综合论述了我国在应用遥感技术探测烃渗漏现象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未来烃渗漏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王琰, 舒宁, 龚龑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1): 43-47.   DOI: 10.6046/gtzyyg.2012.01.08
摘要4940)   HTML69)    PDF (2002KB)(2311)   
提出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方法。以土地利用图为辅助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图和遥感影像的配准套合,获取影像像斑; 同时,对遥感影像进行基于像素的监督分类,获取概略的类别图; 再根据像斑内像素的类别编码完成子像斑的划分。以子像斑为影像分析的基本单位提取特征,以相关系数为相似性测度衡量不同时期子像斑的特征相似性,用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代替经验选取的方法自动获取变化阈值,确定像斑是否发生变化。以武汉市区局部QuickBird 2002年和2005年多光谱影像、相同地区2002年1:10 000土地利用图为实验数据进行了算法的实验,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变化区域都可以被提取出来,实验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遥感:一种地学应用新技术
李万伦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1): 1-6.   DOI: 10.6046/gtzyyg.2013.01.01
摘要4841)   HTML4)    PDF (904KB)(1223)   

作为一种遥感应用新机制,社区遥感(community remote sensing,CRS)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新型遥感手段,其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人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传统遥感监测设备的不足。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国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出现的CRS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用领域及未来前景等方面探讨了CRS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潜力。尽管CRS应用刚刚起步,尚存在许多问题,但已开展的研究项目和应用实践充分证明了其巨大的潜力。近年来,CRS在生态监测、灾害响应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了重要进展,而在地学方面的应用还很少,但未来发展空间很大。CRS作为地学应用的新领域,可能会影响未来10 a地学应用新技术的发展,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ASA MODIS海冰产品评价分析——以辽东湾海冰监测为例
马龙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1): 115-117.   DOI: 10.6046/gtzyyg.2011.01.23
摘要4840)   HTML4)    PDF (1147KB)(1690)   
 NASA开发的MODIS海冰产品可提供全球范围的海冰分布和冰表温度信息,但将其直接用于局地和区域海冰监测时,其精度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以辽东湾冬季海冰监测为例,对MODIS海冰产品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产品将区域内绝大部分海冰标识为云。根据NASA的海冰算法,利用反射率和冰表温度(Ice Surface Temperature,IST)数据对海冰范围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利用IST可以有效提取海冰分布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FAST和SURF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方法
李慧, 蔺启忠, 刘庆杰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2): 28-33.   DOI: 10.6046/gtzyyg.2012.02.06
摘要4777)   HTML375)    PDF (1746KB)(2491)   
提出了基于加速分割检测特征(features from accelerated segment test,FAST)和加速鲁棒性特征(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SURF)的遥感图像自动配准方法。首先对参考图像与待配准图像进行HSI变换和高斯金字塔建立; 然后检测并提取FAST角点,计算各角点的SURF描述子,用K-D树匹配搜索策略得到2幅图 像的匹配点对; 再使用最小二乘迭代法剔除错误匹配点并拟合几何变换系数; 最后执行几何变换,得到配准后的图像。将该方法分别与基于SURF自动配准方法和ENVI软件中自动获取配准点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多的匹配点对,具有更高的几何配准精度,但在尺度不变性方面略逊于SURF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进展
娄雪婷, 曾源, 吴炳方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1): 1-8.   DOI: 10.6046/gtzyyg.2011.01.01
摘要4770)   HTML361)    PDF (735KB)(2588)   

森林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其估测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地面实测法、遥感监测法和综合模型法。随着生物量估测从样地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空间尺度的增大导致宏观资料和参数的获取存在很多困难。在深入分析目前应用遥感技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方法及原理基础上,系统评述了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模型的估算方法以及综合模型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各种方法在不同森林植被及遥感数据源下的适用性及不确定性,探讨了此领域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TM影像数据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估计
孙庆先, 李茂堂, 路京选
国土资源遥感    2009, 21 (2): 82-86.   DOI: 10.6046/gtzyyg.2009.02.17
摘要4754)      PDF (1295KB)(1704)   

 湖泊的水体污染往往伴随着富营养化现象,水体中叶绿素a、透明度、全磷、全氮、化学需氧量及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水质参数

的相关性很强。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由于存在事实上的强相关性,可以直接建立全磷、全氮的遥感反演模型。基于这样的技术思想

,洪泽湖水体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与全磷、全氮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应用TM遥感影像数据直接建立了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半经验估

算模型。该模型简便易用,是建立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的成功尝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ASTER与SRTM有效融合研究
陈传法, 郑作亚, 岳天祥
国土资源遥感    2010, 22 (4): 19-22.   DOI: 10.6046/gtzyyg.2010.04.05
摘要4739)   HTML3)    PDF (679KB)(1557)   

 为了克服两种向全球开放的、不同数据源(ASTER和SRTM)DEM的获取技术缺陷,以甘肃省东部董志塬某测区为例,研究两种来源DEM的有效融合方案。首先,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ASTER和SRTM 的DEM数据由空域转换到频域; 然后,分别基于高通和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频域相加; 最后,基于FFT逆变换将融合后的频域转换到空域,实现DEM数据的有效融合。误差分析表明: 融合后的DEM最小、最大误差较融合前的均有明显降低,中误差也有降低趋势,误差绝对值大于30 m的网格点数占全部网格数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光谱及几何信息的TM图像厚云去除算法
秦雁, 邓孺孺, 何颖清, 陈蕾, 陈启东, 熊首萍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4): 55-61.   DOI: 10.6046/gtzyyg.2012.04.10
摘要4708)   HTML3)    PDF (4650KB)(2082)   
为了去除厚云及其阴影对光学遥感图像的影响,以TM图像为实验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及几何信息的去厚云算法。在分析单图像云区多光谱特征及对比多时相图像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首先检测光谱特征明显的厚云,依据云和云影成对出现的成像几何关系,按确定的方位和距离搜索云影; 然后采用数学形态学的侵蚀与膨胀算法对云区边缘进行碎片去除及填补、合并处理,使其准确反映图像中受云影响的数据总量; 最后利用光谱线性回归匹配后的参考图像替换目标图像中的云区,达到去云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去厚云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排除水体及地形阴影对云影识别的影响,具有快速、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动态阈值的HJ-1B图像云检测算法研究
韩杰, 杨磊库, 李慧芳, 梁洪有, 马晓红, 谢玉娟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2): 12-18.   DOI: 10.6046/gtzyyg.2012.02.03
摘要4687)   HTML3)    PDF (3063KB)(1382)   
针对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1B星(HJ-1B)的传感器波段特征,通过对云检测阈值的年度波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波谱标准差异常的"动态阈值云检测算法"。该算法的实现主要是采用图像配准、波段运算、线性回归和误差分析等方法,获取云异常区域,进而剔除图像中的云像元。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检测出不同时相、不同类型下垫面上空的云像元,为有效利用HJ-1B数据并提高其图像分类精度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MODIS的干旱区植被覆盖度反演及植被指数优选
郭玉川, 何英, 李霞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2): 115-118.   DOI: 10.6046/gtzyyg.2011.02.21
摘要4664)   HTML3)    PDF (1253KB)(1355)   

 为进一步掌握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后的生态恢复程度,以输水河畔的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采用MODIS数据构建研究区多种植被指数; 结合现场实测植被覆盖度,给出离散坐标下实测植被覆盖度与各种植被指数间的二维散点图,据此得出二者相关方程,反演区域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基于MODIS数据构建的NDVI、MSAVI、SAVI和EVI等植被指数均与植被覆盖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采用这些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的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DVI、EVI、MSAVI及SAVI。建议在干旱荒漠区,使用MODIS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最优选择的植被指数为NDVI。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J-1A星HSI数据2级产品处理流程研究
钮立明, 蒙继华, 吴炳方, 陈雪洋, 杜鑫, 张飞飞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1): 77-82.   DOI: 10.6046/gtzyyg.2011.01.15
摘要4633)   HTML3)    PDF (2068KB)(1563)   
研究了HJ-1A星HSI数据2级产品的数据预处理流程及相关算法,包括绝对辐亮度值转换、条纹去除、大气校正及几何纠正,得到了具有精确地理位置信息的地表光谱反射率图像; 基于相同位置同期的一景Hyperion数据标准化处理流程得到的地表反射率,进行了HSI数据的光谱模拟,并将模拟的地表反射率与真实HSI数据的地表反射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本研究所采用预处理流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该流程处理的HSI数据地表反射率与模拟HSI的地表反射率平均相关系数为0.947,标准差为0.017,两种数据的光谱反射率变化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各波段模拟与真实HSI地表反射率差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都接近0值,说明本研究所发展的数据处理流程可以为HSI数据定量分析与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STER遥感影像的西昆仑岩性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余健, 张志, 李闵佳, 陈腾, 何文熹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1): 22-27.   DOI: 10.6046/gtzyyg.2012.01.05
摘要4624)   HTML3)    PDF (2209KB)(2013)   
基于西昆仑西段布伦口地区各岩性段内岩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及其光谱特征分析,提取代表各岩性单元的岩性端元波谱曲线; 对研究区内ASTER可见光(VNIR)和短波红外(SWIR)数据进行匹配滤波处理,成功提取了研究区内9种重要的岩性单元(包括古元古界布仑阔勒群的黑云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志留系温泉沟群的绿泥石绢云母板岩、黑色千枚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以及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经已知地质资料和野外查证资料分析证明,用上述方法提取岩性信息的结果可靠,能为岩性填图及矿床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STER-GDEM的贵州及其邻区地貌面提取及研究
闫鹏, 杨农, 叶宝莹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2): 98-103.   DOI: 10.6046/gtzyyg.2011.02.18
摘要4623)   HTML3)    PDF (3163KB)(1507)   

多级地貌面是贵州及其邻区重要的地貌特征,深入研究其特征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为了研究该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基于ArcGIS及ERDAS软件平台,利用ASTER-GDEM数据对该区坡度等地貌参数进行了提取。通过统计,进一步提取出了区内的地貌面,首次提取出了该区层状地貌的准确数值特征,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得到验证,从而为层状地貌的定量化、直观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分布有4级地貌面,反映出新生代以来,该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抬升, 经历了3次以上的抬升-停滞活动周期, 各次抬升的幅度为300~500 m左右,并且现在仍处于抬升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M传感器辐射定标参数精度分析
侯东, 宋国宝, 董燕生, 顾建宇
国土资源遥感    2010, 22 (4): 14-18.   DOI: 10.6046/gtzyyg.2010.04.04
摘要4606)   HTML3)    PDF (685KB)(1551)   

以2007年4月26日北京地区TM图像为例,对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RSGS)提供的传感器辐射定标参数进行精度评价。首先,根据不同来源的辐射定标参数,采用对应的定标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相应的定标系数,采用不同的定标系数分别对DN值进行反演,得到不同辐射定标参数下的表观辐亮度数据; 然后,将两种表观辐亮度反演结果输入FLAASH大气校正模型,反演图像获取时的气象视距和地表反射率; 最后,通过同步气溶胶观测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所反演的气象视距和地表反射率分类精度进行评价,得到传感器定标参数精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 USGS提供的辐射定标参数能更为精确地反映TM传感器的辐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数字海图及遥感的近60年崇明东滩湿地演变分析
郑宗生, 周云轩, 田波, 姜晓轶, 刘志国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1): 130-136.   DOI: 10.6046/gtzyyg.2013.01.23
摘要4588)   HTML4)    PDF (3059KB)(1543)   

利用9幅崇明东滩湿地1951—2006年海图数据,10幅MSS,TM及ETM+卫星数据,采用水边线及等深线叠加技术,将湿地陆面及水下部分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崇明东滩湿地近60 a的演变。结果表明:①东滩湿地目前的演变过程已趋于稳定,在长江口河势稳定的情况下,将保持"南冲北淤、部分交替、中部淤涨"的态势;②人类活动是东滩湿地自然演变的重要驱动力,白港潮汐通道的封堵使东滩湿地成陆过程大大加快,东滩湿地0 m线较为稳定地向东部扩展,在人类逐年围垦活动的干预下,湿地面积虽然逐年增加,但潮间带结构已偏离湿地自然状态,高潮滩面积所占比重减少,且成不连续分布,海堤直接暴露于外部海洋环境中,将降低对灾害天气的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ETM+图像锰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
邓吉秋, 谢杨, 张宝一, 毛先成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1): 102-105.   DOI: 10.6046/gtzyyg.2011.01.20
摘要4580)   HTML3)    PDF (1524KB)(1250)   
锰矿床浅层常含大量羟基、三价铁离子的现象使锰矿化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由羟基、铁染异常表征。由此提出采用波段比值、阈值分割、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ETM+遥感图像进行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蚀变信息提取,并利用GIS、结合已知矿点对提取的蚀变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桂西—滇东南地区的锰矿为例,经过锰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验证了锰矿化与遥感蚀变信息的相关性以及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为锰矿的找矿预测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利用提取的蚀变信息按成矿有利度在该区域划分了3类成矿有利区,并圈定出6个找矿远景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图像镶嵌接缝线自动生成方法综述
周清华, 潘俊, 李德仁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2): 1-7.   DOI: 10.6046/gtzyyg.2013.02.01
摘要4572)   HTML5)    PDF (830KB)(2542)   
接缝线的自动生成是遥感图像镶嵌处理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产品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接缝线与镶嵌图像中地物的完整性和色彩一致性密切相关,接缝线的自动生成直接决定着图像镶嵌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接缝线自动生成的原理,系统总结了基于重叠区影像差异的方法、基于同名点的方法、基于辅助数据的方法和基于形态学的方法等4类接缝线自动生成方法,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进一步优化接缝线的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水质类型的TM图像水体信息提取
陈蕾, 邓孺孺, 陈启东, 何颖清, 秦雁, 娄全胜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1): 90-94.   DOI: 10.6046/gtzyyg.2012.01.16
摘要4525)   HTML3)    PDF (943KB)(1732)   
通过对一般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和严重污染水体与山体阴影在TM各波段图像上的亮度值进行分析比较可知: 一般水体在TM4图像上的亮度值小于TM3波段的,而山体阴影则相反; 由于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在TM4波段具有强反射特征,严重污染水体对可见光具有强吸收作用,造成了这两类水体在TM4图像上的亮度值大于TM3波段的,因而无法通过比较TM3和TM4波段图像像元亮度值来区分水体和山体阴影。实验证明,采用对水质类型进行分类的提取方法,根据水体的影像特征设立相应的阈值,能将各种水质类型的水体与山体阴影等其他地物区分开来。可以快速、准确、有效地提取TM图像上的水体分布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物理意义的二维散点图类型划分与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张远飞, 袁继明, 杨自安, 吕伟艳, 张思颖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2): 57-62.   DOI: 10.6046/gtzyyg.2013.02.11
摘要4510)   HTML4)    PDF (1128KB)(1846)   
遥感图像的二维散点图是表达2个波段组合光谱空间结构信息的最佳图示方式,但以往的工作只是研究了光谱数据点阵空间的背景-异常子空间模型,遥感图像二维散点图的分布规律、形态规则、多层次聚类套叠等基本空间几何结构特征,基于2个波段概率密度联合高斯分布模型估计二维散点图的椭圆几何参数,以及遥感图像背景、干扰与蚀变异常同二维散点图空间结构的关系等。该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物理意义的遥感图像二维散点图的类型划分问题,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二维散点图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表明依据这样的类型划分不仅能够定位出相应遥感图像的背景、干扰与蚀变信息,而且可以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光照模型的遥感图像与DEM配准方法研究
胡勇修, 李辉, 石晓春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1): 83-86.   DOI: 10.6046/gtzyyg.2011.01.16
摘要4487)   HTML3)    PDF (837KB)(1481)   
 针对遥感图像与DEM数据之间难以找到精确同名地物点而造成的配准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模型的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DEM数据中每一个像元的方位和坡度,并结合遥感图像成像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图像与DEM的地形光照模型,最后通过光照模型来辅助控制点的选取,从而实现图像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有效,特别适合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分水岭算法的高分遥感图像道路提取优化方法
蔡红玥, 姚国清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3): 25-29.   DOI: 10.6046/gtzyyg.2013.03.05
摘要4474)   HTML2)    PDF (2769KB)(1790)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城市道路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在面向对象方法和数学形态学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分水岭分割算法的道路提取方法。在图像预处理基础上,首先使用改进的分水岭算法分割影像,提取基本的道路信息; 然后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道路基元,完善道路信息; 最后将道路信息二值化,并采用数学形态学等方法进行优化,去除和修补不完善的道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出城市地区的道路信息,对较复杂的道路环境也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RPC模型的线阵卫星影像核线排列及其几何关系重建
张过, 潘红播, 江万寿, 秦绪文
国土资源遥感    2010, 22 (4): 1-5.   DOI: 10.6046/gtzyyg.2010.04.01
摘要4463)   HTML3)    PDF (729KB)(1437)   

 针对核线影像无几何模型的问题,提出基于有理多项式系数(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RPC)模型,利用投影轨迹法制作线阵推扫式卫星核线影像及其几何模型的重建方法。利用SPOT 5 HRG、CBERS 2-03异轨立体像对和SPOT 5 HRS、IRS P5、GeoEye、IKONOS同轨立体像对重建的核线影像几何模型上下视差的中误差在0.2个像元之内; 利用重建几何模型和原始影像几何模型进行前方交会计算所得到的地面点平面中误差在1 m之内,高程中误差在0.3 m之内,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景观研究
田劲松, 过家春, 刘琳, 江竹华
国土资源遥感    2011, 23 (1): 110-114.   DOI: 10.6046/gtzyyg.2011.01.22
摘要4458)   HTML3)    PDF (760KB)(1195)   
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市级投资重点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选取3类景观指标,对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类型中水田斑块占绝对优势,斑块分维数、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和简单; 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面积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 平均分维数和平均形状指数增大,表明景观形状较整理前变得规则,但总体形态变得复杂;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表明在增加了景观分布均匀程度的同时降低了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类型有所减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PALSAR数据的DEM提取方法研究
倪文俭, 过志峰, 孙国清
国土资源遥感    2009, 21 (3): 19-23.   DOI: 10.6046/gtzyyg.2009.03.04
摘要4453)      PDF (5498KB)(1285)   

 针对PALSAR Level 1.1数据,研究使用NASA/JPL 提供的开源干涉软件包ROI_PAC Version 3.0提取DEM。ROI_PAC的目前版本只能处理Level 1.0数据,因此,文章在分析了ROI_PAC软件包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处理Level 1.1数据的方法,并用PALSAR Level 1.1数据对该方法做了验证。干涉重建DEM与参考DEM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差异均值为0.27 m,标准差为±9.24 m,80%像元点的高程误差在±10 m以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九段沙岸线提取及变迁研究
冯永玖, 刘丹, 韩震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1): 65-69.   DOI: 10.6046/gtzyyg.2012.01.12
摘要4452)   HTML357)    PDF (1672KB)(18876)   
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集成了非监督分类、地图综合、离散地物去除和岸线追踪等技术的shoreline-Extractor软件,解译上海市九段沙自然保护区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岸线信息; 对解译的目标岸线分别进行空间分辨率为30 m,90 m,150 m,210 m和270 m的重采样,计算其分维数,并进行岸线长度、沙洲面积和分形特征的分析,进而对九段沙岸线变迁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时间推移,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3个沙洲淤长的部位并不一致,其中上沙北部区域、中沙东北和西南区域、下沙东北和西南区域淤长较为明显; 岸线长度与沙洲面积的变化区域几乎一致,即上沙增长较快、下沙次之、中沙缓慢; 九段沙岸线具有显著的分形性质,整体分维数呈增加态势,其中上沙和中沙的分维数小于整体分维数,而下沙的分维数大于整体分维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地表发射率研究进展
吴莹, 王振会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4): 1-7.   DOI: 10.6046/gtzyyg.2012.04.01
摘要4444)   HTML8)    PDF (1018KB)(2249)   

微波地表发射率是表征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演地表、大气参数的重要条件。相比较物理模型,其模拟计算需要若干输入参数,且相当一部分地表、植被特征参数很难从常规资料中获取,应用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资料可以在更大空间和时间尺度范围内直接反演地表发射率。从目前常用的几种被动微波遥感反演方法(包括经验统计方法、辐射传输方程方法、指数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方法、一维变分方法等等)回顾了微波地表发射率反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今后应开发识别和订正直接影响卫星观测值的无线电频率干扰(RFI)算法,改善云、雨检测算法,并且加强微波波段大气辐射传输等过程的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对象的植被与建筑物重叠区域的点云分类方法
徐宏根, 王建超, 郑雄伟, 吴芳, 李迁
国土资源遥感    2012, 24 (2): 23-27.   DOI: 10.6046/gtzyyg.2012.02.05
摘要4440)   HTML2)    PDF (1088KB)(2257)   
在分析LiDAR点云数据分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植被与建筑物重叠区域分类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点云分类方法。首先采用三角网渐进内插的滤波方法将点云分为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并得到DTM; 然后对高出DTM一定高度的非地面点建立三角网,删除较长的三角网的边(地物间的边),从而将非地面点云分割成多个对象; 再利用各个对象内的三角网坡度信息熵大小判断该对象属于植被或建筑物; 最后对于难以区分的对象(植被与建筑物重叠区)根据建筑物几何规则形状延伸扩充,从而提高植被和建筑物重叠区的点云分类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区分建筑物和植被点,分类准确率达到8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京ICP备05055290号-2
版权所有 © 2015 《自然资源遥感》编辑部
地址:北京学院路31号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060291/62060292 E-mail:zrzyyg@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